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千足金涨9元/克 4月那群“抄底大妈”还没解套

2013年08月26日 16:36   来源:华西都市报   

图据《重庆商报》

  国际金价创11周来新高,短期仍是震荡行情

  受美国7月份预售屋销量大幅下降,及市场预期美联储可能延后QE 退场时间的影响,纽约汇市8月24日国际金价收盘上涨近 2%,触及 1400 美元,较 7 月初涨超 10%,“抄底大妈”们终于看到了“解套”的曙光。不过,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虽然千足金饰品价格比起一周前每克上涨了9元,但市民购金热情仍未被点燃,前期抄底的市民距离解套还有一定距离。

  国际金价创11周来新高

  8月24日,纽约汇市国际金价收盘上涨近2%,收于每盎司1395.8美元,创最近11周以来新高;白银表现强于黄金,上扬4%至每盎司24.04美元,盘中触及5月9日以来最高24.08美元。目前,国际金价已较6月28日创出的年内低点每盎司1179.40美元,反弹逾16.5%。

  是什么原因导致金价强势反弹?国家黄金分析师潘志斌在接受采访时分析说,美国商务部周五公布,美国7月份预售屋销量较前月下降13.4%,创出去年10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新房销售在整个美国房地产销售市场的比重不大,但对拉动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因此,投资者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可能会推迟收紧量化宽松规模,对黄金交易构成利好。在金价突破周一创出的每盎司1384美元高点之后,黄金的涨势受到了进一步提振,原因是自动买单被触发。

  市场未出现疯狂购金潮

  随着国际金价的上涨,千足金饰品价格也水涨船高。昨日,记者走访发现,多个一线品牌的千足金饰品价已从上周的每克345元上涨9元至354元。大多数品牌没有优惠活动。柜台四周的消费者普遍“看多买少”。“最近销售比较平稳,市民观望气氛很浓。”黄金饰品柜台销售人员称。

  “大部分购买者并不是以投资为目的,黄金首饰作为消费品并不需要经常购买,很多人一年甚至几年才买一次。”黄金饰品销售人士认为,4月中旬的抢金潮基本上释放了绝大部分中国消费者的黄金购买力,目前价格再度波动对黄金消费市场的影响不是很大。焦点

  4月那群“抄底大妈”账面还亏11%

  今年4月国际金价暴跌,很多“中国大妈”趁机掀起了抄底潮,金饰、金条一度脱销。不过6月底国际金价再次暴跌,前期抄底者损失惨重。

  到底金价涨到什么时候投资者可能解套?上海黄金交易所相关人士透露,今年4月成交量最大的4月22日至26日,黄金加权平均价为292.01元/克,实体金店购买和回购黄金时的手续费大概是15元/克。以此粗略计算,当时抄底黄金的消费者平均成本价约为307.01元/克。以24日上海黄金交易所现货黄金价格273元/克左右计算,4月底抄底黄金的消费者现在仍有约11%的账面浮亏。提醒国际金价 短期仍是震荡行情

  对于国际金价接下来的走势,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新一期的分析报告中说,美联储已经在8月21日公布的7月会议纪要中,暗示了年底缩减QE规模的可能,而黄金的上涨趋势终将不能持续。

  国家黄金分析师潘志斌则认为,9月、10月市场将迎来黄金消费旺季,在目前房地产、股市表现不佳的前提下,购金或将是多数市民的投资首选。黄金具有独立个性,1800美元的历史高位短期很难触及,短期内仍会是震荡行情。所谓的美国量化政策退出也并不是完全取消,所以未来黄金走势不悲观。但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既不主张将所有资产押宝在黄金上,也不认为回避黄金是明智的选择。 据《重庆商报》

(责任编辑:袁霓)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