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源环保世纪行:循环经济试验区里的那一抹绿色

2013年08月28日 08:46   来源:西海都市报   陈万宏

  如何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做到既开发矿产资源,又保护绿水青山,实现资源与环保的协调发展呢?8月,记者跟随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与《2013江河源环保世纪行》采访小组,来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探寻企业循环发展、绿色环保的新模式。

  打造绿色矿山

  映入眼帘的是数座正在做绿化恢复的矿山。据了解,矿区开采完之后将会种上植被。同时,矿渣也不会随意堆放,而是填埋起来,再在上面铺一层土,然后再种上草。

  为提高绿化率和植物的成活率,生产之余,各矿井均从别处运来泥土铺在矸石山上,增加土壤厚度,并安排专人管理已绿化的范围,及时培土、浇水。技术人员说:“要是没有人为干扰,或许几年后绿化就可以恢复得跟开采前差不多了。”2013年以来,青海矿业公司已完成渣山治理4506.61万立方米,恢复植被总面积1106亩。

  青海省木里煤业开发集团与中国矿大等院校签订的《木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就包括种草实验这一内容。种草实验包括高寒冻土地区草籽种植实验和高原泥胶喷浆种草实验两种,目前已经试种成功,除高原泥胶喷浆种草部分环节需要改进外,其余效果良好,下一步将在木里矿区进行全面推广。

  变废为宝,绿色发展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矿产资源丰富,企业在生产的同时也产生了工业“三废”。海西州委、州政府一方面积极鼓励和倡导企业利用工业“三废”,另一方面落实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各项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积极性。

  海西化工建材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普通硅酸盐水泥,产品辅料为碱渣、煤矸石、炉渣等其他企业的废料。海西州委、州政府当即为企业申报了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熟料产品的综合利用项目,协助企业顺利通过青海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的认定。在政府的感召下,各大企业纷纷加强了对尾矿废料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力争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

  在察尔汗盐湖,盐田里碧波荡漾,车间里机器轰鸣,一派繁忙,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正在建设中的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金属镁一体化项目。金属镁一体化项目以企业多年来排放的废液老卤为原料,变废为宝。目前,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已被列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核心项目。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致力于打造世界最大的镁工业基地、中国一流的盐湖工业区和国家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基地。

  建设绿色家园

  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空气中始终飘荡着淡淡的咸味,目力所及之处,大多都是泛碱的戈壁滩和黄褐色的山岭。行走在这片被称为“盐泽”的土地上,人们对绿色更加向往。每天,采访组都在崎岖的矿区道路颠簸前行,但只要看见绿色,每个人都会觉得眼前一亮,精神一振,目的地到了!

  有绿色,就有希望,有绿色的地方,就有发展的力量。记者看到,各家企业在紧张生产的同时,都非常重视绿化工作。众所周知,柴达木地区绿化工作艰难,土壤、水源等不利因素让绿化耗资巨大。但无一例外,每家企业都坚持了下来。许多新建的企业,绿化规模虽然有限,但巴掌大小的一块绿地,也给人无限希望和活力。

  在鱼卡矿区,水源地距离矿区二十多公里,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省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刘伟民向矿区职工表示了由衷的敬意。他说,企业的发展一定要考虑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也为当地群众造福。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