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版的《城市管理蓝皮书》指出 北京城区每年雨水流失达2.3亿立方米 351个城市调研显示
六成城市 “逢雨必涝”
雨水引发城市内涝、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对现代城市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记者上午从中国社科院获悉,新出版的《城市管理蓝皮书》指出,我国六成城市曾因积水内涝,同时有超过2/3的城市存在缺水问题。
专家建议,应制定“雨水排放许可”和“雨水排放收费”协同作用的政府管制制度和市场激励制度,为现代城市雨水控制系统的建立提供保障。
现状
超六成城市发生过积水内涝
雨水系统是城市健康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洪涝安全、水质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存在“逢雨必涝”、雨水径流污染严重、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等相关问题。
蓝皮书指出,城市化带来的不透水面积加大,导致峰流量加大,峰现时间提前,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加快。由于城市人口和资产高度集中,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可能比以往的灾害损失提高数十倍。
2010年住建部对全国351个城市的内涝情况进行调研显示,2008~2009年,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积水内涝;内涝灾害超过3次的城市占39%。单一“快速排放”的传统理念和以管渠等为主的灰色雨水基础设施与管理模式,已难以应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雨水困境。
北京城区每年雨水流失2.3亿立方米
目前,我国近2/3的城市存在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问题。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雨水资源流失现象也愈加严重。
蓝皮书指出,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和世界人均水平的1/8和1/30,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下限,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限制首都经济发展的瓶颈,但仅城区雨水径流流失量每年就高达2.3亿立方米。
此外,城市化的发展使得更多的自然地面被硬化道路及屋面所取代,随之带来了大量的径流污染源,如汽车轮胎磨损、汽油泄漏、融雪剂、动植物有机废弃物、肥料及杀虫剂等。
蓝皮书指出,城市径流雨水资源流失还会引发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加剧、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出现地面下沉、地下管线损毁、铁路路基塌陷等现象。
措施
制定雨水排放和收费制度
蓝皮书作者之一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李俊奇指出,理念落后、城市雨水控制利用技术与管理体系不健全,已成为制约解决雨水相关问题的关键因素。而雨水控制利用具有投资大、收益率低等特点,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或行政命令很难保证新型雨水系统的建立。
李俊奇表示,在雨水控制系统中源头控制和终端控制同样重要。构建城市雨水源头-中途-末端全过程生态管理系统,将是我国城市雨水系统的发展方向。 通过多种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在新城区与旧城区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雨水的自然截流下渗、人工增渗、延时滞留与排放等。
李俊奇还建议应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总体规划,特别是在严重积水区域周边,建设多功能调蓄利用设施。此外,制定“雨水排放许可”和“雨水排放收费”协同作用的政府管制和市场激励制度,可为现代城市雨水控制系统的建立提供保障。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