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昌都地区继续着力实施民生十二项工程,将投入69亿元大力发展和改善民生,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72万藏东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投入5.3亿元实施安居工程,加快“八到农家”进度,让住房条件较差的农牧民都住上经济、安全、适用的房屋;大力实施大骨节病异地搬迁、生态搬迁,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解决城镇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和干部职工的住房问题。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覆盖、提升四率”的要求,巩固发展“两基”迎国检成果,扭转入学率低、升学率低、办学差、就业率低的现状。今年计划实施育才工程共19项390个子项,计划完成投资6.9亿元,有效提高教育综合水平。
实施健康工程,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今年,昌都地区将实现11个县有标准化医院、每个中心乡(镇)有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所、每个街道办事处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配备医护人员,着力打造城镇中心医院,提高全民卫生保健意识,实现出生婴儿死亡率和孕妇死亡率双下降。
投入11亿多元实施畅通工程,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加快通村、通寺公路建设,大力实施国省道改造,修建行政村、寺庙公路,加快基础电信网络、宽带通讯、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建设,完善党政专网通讯基础设施,建立应急通讯系统,加大农牧区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通信全覆盖力度。
投入2.88亿元实施甘泉工程,让百姓喝上放心水。以加强农村、寺庙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牧区群众和僧尼饮水安全为目标,采取农村供水、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模式,安全供水、节水、生活污水排放处理相结合,水质处理与水源保护相结合,人畜饮水安全工程从村村通彻底转变为户户通。
投入9.5亿元实施光明工程,将光明送进千家万户。昌都将因地制宜采用接入电网、建立小水电站、采用太阳能、微水发电、柴油发电等方式,解决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用电和寺庙通电问题,到2015年实现用电人口全覆盖,90%的农牧民和大多数寺庙用电有保障。
实施乐业工程,扩大就业规模。昌都将扩大就业规模,确保昌都籍大学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选择部分优秀高中、初中毕业生实现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到“十二五”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左右,农村富余劳动力平均每年转移就业7.5万人,逐步实现每一个农牧民家庭有一人稳定就业。
投入7.29亿元实施增收工程,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昌都千方百计拓展增收渠道,切实有效增加农牧民的现金收入,让农牧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到201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695元。全面落实城镇居民、寺庙僧尼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到2015年基本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村五保供养范围,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
昌都将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重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近现代革命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县县成立民间艺术团,发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使康巴文化成为昌都的“名片”。
实施星火工程,走科技富民之路。昌都将以种植、养殖、绘画、加工、贸易、藏医、驾驶、建筑建材和民族手工业等实用技术为重点,积极培养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牧区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努力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牧民。
投入11.5亿元实施利民工程,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昌都地区将积极呼应广大群众急需、急盼、急迫的要求和需求,在农牧区大力推行小水磨、小便桥、小河道、小照明、小便道、小药箱、小温泉、小农贸市场、小引水渠等各种“小工程”,同时,积极稳控物价,提高社保水平,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投入8.4亿元实施生态工程,保护青山绿水。以工程造林为重点,实施昌都镇“环周一线”绿色走廊工程,广泛开展农村“四旁”义务植树,加快绿化居民庭院、村镇道路和公共场地。以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坚决防止、杜绝乱砍、乱伐、盗伐行为,保护藏东的青山绿水,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责任编辑: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