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地区主打生态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3年08月30日 09:33   来源:SRC-1968   

  夏天的林芝,百花争艳,万象更新。穿行在这块素有“西藏江南”美誉的大地上,处处可见与山水辉映、与自然相融的一个个美丽乡村。

  然而,就在前些年,对于林芝地区的农牧民而言,“生态发展”还是一个模糊概念。随着“生态旅游”、“生态产业”、“生态家园”等抽象化事业的蓬勃兴起,这些抽象概念的词汇也逐渐成为切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引擎。

  一个村就是一个“美丽童话”

  农牧区要发展,资源是基础。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林芝地区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将土墙木瓦变成新式楼房,而是对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或创造,变资源优势为生产力优势,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

  2008年,林芝地区就提出了到2018年实现 “国家生态地区”的战略目标,旨在把农牧区建设成为宜居宜游的美丽去处,美丽乡村建设也因此有了更新的诠释和更深远的意义,一个个特色村庄就像一个个“美丽童话”陆续在林芝大地上诞生。

  “绿色童话”的觉醒让鲁朗镇扎西岗村的农民受益匪浅。“近些年来鲁朗的‘生态旅游’已经初现雏形,各级政府和援藏工作队用于旅游设施建设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现在,村里修起了平坦的水泥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建起了民族演艺宫。”声名远扬的扎西岗村村民平措说,借着“畅游西藏·从‘林’开始”的金字招牌,扎西岗这个昔日不起眼的小村庄,而今每年都会吸引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而扎西岗村的群众也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祖辈们的生产生活模式,放下了过去砍树伐木的斧头,办起了一家家别具风味和特色的农家乐、家庭旅馆,群众每年的旅游收入就达百万元,现在这一数字还在随着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建设不断刷新。

  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随着林芝地区“国家生态地区”的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除了扎西岗村的“绿色童话”之外,林芝地区还诞生了诸如工布江达县的“太昭古城”、“阿沛新村”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美丽村庄,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一个村就是一盘“发展棋局”

  紧临318国道的林芝县更章门巴民族乡久巴村,绿树掩映,鲜花盛开,芳香四溢。村里篮球场、卫生室、农家书屋等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俨然一个大山里的“城市小区”。谈及久巴村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村委会主任多布杰说:“这是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吃山’的结果。”

  在主打生态产业牌的久巴村,过去一直以单一种植青稞、小麦为生的村民,在村干部的带动下纷纷通过种植草莓、天麻和发展养殖业走上了致富路。近年来,随着林芝生态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土特产品的价格水涨船高,村委会主任多布杰看到了种植天麻潜藏的商机。于是,他请来西藏和藤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员作指导,带领村里8户人家试种天麻成功后,在村里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群众收入。“现在久巴村29户人家除家人全部外出的和五保户外,其余25户都种上了天麻,全村村民光是靠种植天麻,每年就有500多万元的收入。”多布杰乐滋滋地说,2012年,久巴村人均收入已超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现在在村民们的眼中,“生态”、“美丽”和“富裕”已成为相互依存的“共生理念”。

  一个村就是一个“文化舞台”

  农牧区要发展,文化是动力。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林芝地区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每个村庄的特色文化,把一个个村庄建设为一个个展示特色文化的大舞台,让文化成为农牧区经济社会腾飞的翅膀。

  林芝县八一镇公众村,就是借着这股“文化新浪潮”实现快速发展的典型。据林芝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魏红介绍,林芝县是工布藏族文化的核心区。近几年来,已经荒置多年的工布传统文化重新红火起来,并出现了许多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崭新活动形式。

  公众村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组建的“工布民俗文化农牧民演出队”, 近30个擅长吹拉弹唱跳的农牧民,每逢传统节日不仅要为本村的父老乡亲表演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还要为附近村民无偿表演。魏红告诉记者,公众村“工布民俗文化农牧民演出队”的服饰和选曲都充分体现了民族特色,演出时他们穿上传统的工布服饰、唱起嘹亮的工布民歌、跳起欢快的舞蹈,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区内外游客,既提高了公众村的知名度,又增加了群众的旅游服务收入。

  在林芝地区美丽乡村的建设中,生态文化的蓬勃已成为最鲜明的发展特色之一。目前,全地区已拥有100多支保留传统文化原汁原味、富有民族鲜明特色的农牧民业余文艺演出队,在丰富农牧区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西藏江南”美丽的乡村绽放出了绚丽的文明之花。

(责任编辑:邓一)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