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的制度设计和管理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斩断利用保障房寻租获利链条,我市拟出台规定只允许保障房在内部封闭流转,如果一定要上市,50%以上收益要交政府。这是8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的专题询问会中,市住建局负责人透露的信息。
这场主题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专题询问会,是本届人大在常委会议期间举行的第二次专题询问会,在房价高企的今天,备受关注。会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天主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参加会议,并回答委员们的提问。
关键词:建设
我市将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
庄创裕委员第一个提问:当前我们的保障房建设数量是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分配下来的,这个数量是如何测算的?毕竟需求是动态的,建少了难以保证民生需求,建多了造成浪费。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回答说,我市对保障房建设的需求做了一个公开的测算,从2010年测算的情况来看,我市保障性住房需求是35.8万套,其中户籍住房困难人员大概8万套,人才保障性需求是17.8万套。根据计划,我市“十二五”竣工保障21万套,加上“十一五”竣工的2万套,总共是23万套,与预测相差12.8万套,仍要加大建设力度。
吕锐锋补充回答问题时表示,以行政手段下达保障性住房建设指标,是我国在保障房供应量缺口巨大的特定发展阶段采取的做法。不过从现在来看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提出“以需定建”的做法。下一步,深圳将更多地建设公共租赁房和安居商品房。
关键词:配套
28个配套不完善社区将尽快完善
一些保障房弃选率高,遭遇“空城”尴尬饱受诟病。王富海委员就关注到这个问题:当前保障房选址相对比较偏,配套不太完善的问题如何解决?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在回答中表示,在前几年“保开工”的大前期下,保障房建设的配套的确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下一步我市将出台保障房配套建设的标准,明确提出规划用地要有相应配套,并明确配套项目的工期和开发时序。
该负责人还表示,我市已对拟竣工的48个保障房项目进行梳理,发现有28个项目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配套不齐全问题。市长许勤前不久已经明确要求市住建局将这28个项目存在的问题汇总交给市政府办公厅,由办公厅督办协调,尽快将这些配套完善、落到实处。
吕锐锋表示,将保障房项目大多建在原特区外与特区内土地资源有限、以及推进特区一体化发展紧切相关。他承认当前我市有些地方保障房的确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但不算严重。估计问题集中在坪山新区,因为这里保障房建设量大,而且地段偏远。我市正考虑将坪山保障房供应与土地整备、拆迁安置作统筹处理。
吕锐锋表示,如果保障房在供应中出现弃选率非常高的极端情况,也可以考虑与养老设施作对接。
关键词:分配
保障房拟只允许内部流转
保障房小区车库现“豪车”,两岁儿童成后备级人才,这样的“乌龙事件”曾让保障房的分配受到质疑。如何确保保障房分配公平公正,是许多委员关注的问题。
市住建局负责人在回答问题时承认,保障房建设难,分配更难。近两年,我市不断完善保障房分配制度,但仍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
斩断利用保障房寻租获利的链条是分配制度的关键。记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出台的《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就明确提出“已分配保障性住房原则上禁止上市”,受到各界好评。不过,这个规定一直未有“落地”。根据现行规定,经济适用房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而安居型商品房则10年内不得上市交易。期限一满,申请人仍可“套利”。
针对这个问题,市住建局负责人表示,我市正研究相关政策,下一步拟规定所有保障房实行封闭运作,内部流转。保障房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上市,如果一定要上市, 50%以上的收益要交政府。
关键词:旧改
大冲旧改保障房拟改人才公寓
周路明委员在询问中提出应关注人才住房选址,以发挥人才聚居带来的商业及创新效应。他建议在科技园一带划出专门用地建设人才公寓。
吕锐锋在回答中认为,科技园一带产业用地非常宝贵,不宜随意更改。不过,他表示我市将在城市更新项目中着重考虑为人才配套。比如,考虑到科技园一带聚集人才较多,相关部门已与大冲改造主体华润集团商量,将原定这里配套的保障房调整为人才公寓,并加大面积。
根据南山区住建局早前公布的信息,大冲旧改将提供2000多套保障房。
吕锐锋还表示,目前南山与福田两区有不少城市更新项目,比如白石洲沙头五村、南山建工村以及沙河建工村等,这些项目都是我市人才公寓选址的重点。
关键词:质量
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
前不久,深圳最大的安居型商品房阅景花园项目出现墙体开裂,引发媒体关注。这已不是保障房第一次出现质量问题了。从事建筑行业的叶青委员提问,我市大量而快速地建设保障房的过程中,如何确保建筑质量。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在回答问题时表示,我市就此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明确责任主体,加大检查力度,实行业主、政府共同验收制度等。特别是实行了责任终身制,如果造成质量安全事故,项目负责人无论在何职何岗,是否退休,都将依法追究相应责任。记者 李舒瑜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