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青岛部分渔船常年待岗 不出海吃燃油补贴"空饷"

2013年09月04日 20:38   来源:中国广播网   雷蕾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9月1号中午12点,为期三个月的黄渤海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按理说,经过三个月的修养生息,青岛的9000多艘渔船都应该扬帆出海、大干一场,不过记者发现,现在渔船出海作业的时间越来越短,更有部分渔船常年停在港内,成了“不动产”。

  青岛边防派出所民警牛鹏军常年在黄岛区积米崖渔港巡逻。他说,渔港注册的渔船有200多艘,今天管理起来格外轻松,因为上半年就有三分之二的船干脆不出海,这也创下了历年之最。而经过3个月的休渔,在9月份开海后,还有十几艘渔船雷打不动。

  牛鹏军:每年出去的船数在减少,一个是船上招工难。第二,他们捕捞的成本在增加。第三,捕捞量在减少。

  据了解,今年山东沿海,渔船的产值一般在4到7万元,而生产成本则在5到6万元,保本微利和亏损渔船基本各占一半。不少渔船生产亏损后停产待港。

  船主老王:出赔钱,所以就不能出。

  而让这些渔船“待岗”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每年固定的“国家渔船燃油补贴”。比如去年,国家渔船燃油补贴标准是每千瓦动力补助1500多元,这样算来,一艘100马力的中等渔船,去年一年就可以“吃空饷”八九万元。

  国家的渔船燃油补贴政策大约在2006年前后开始实施,目的是在汽柴油价格高于一定标准时,通过补贴缓解渔民因为油价高而造成的生产生活困难。不过,补贴金额的计算方式是根据渔船马力的大小,乘以固定数额,其实和渔船的实际耗油量并没有直接关系。这样,不出海照样领补贴,也就成了公开的“秘密”。

  船主老赵:240马力的16万。这两年还多点超出10万了,前几年都是2万、3万、4万。

  从2008年开始,国家水产局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停止办理新的捕捞许可证,而有捕捞证是享受燃油补贴的必要条件。对渔民们来说,享不享受燃油补贴,日子可是大不一样。捕捞许可证停止办理后,想获取的话,只能是向有证的船主购买过户,稀缺的资源让许可证价格一再飙升,甚至有价无市。

  渔民1:主要是证件贵,7、80万。

  渔民2:管多少钱,人家不卖,这个油越来越贵,燃油补贴逐年增长。

  其实捕捞船享受燃油补贴的前提,还有一条是每年从事捕捞活动不低于3个月,但渔民们说,这个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当中就是一纸空文,因为根本没有人去统计,只要有捕捞证,出不出海没关系,甚至有没有船都没关系。

  渔民3:办完一个证,来船检了,弄一个船顶一个证。光弄补贴,不出海。

  渔民4:最多有三个证的,使这个船船检以后,人家就有补贴了。

  采访中,很多渔民建议,应该依据实际的用油量而不是马力大小来进行补贴,因为现在大部分船上都安装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出海的时间和里程,可以计算。

(责任编辑:袁霓)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