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还躺在越南永福省地里的西瓜,晚上经广西口岸就到了中国武汉,一天后就能到韩国市民手中。前天还长在陕西果园的苹果,今天就经广西口岸到越南,两天后又将出现在马来西亚消费者的餐桌上。”在谈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便利化时,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厅长王乃学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近日,因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自贸区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热词”。实际上,3年前,中国首个与他国共同打造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广西虽位于西部地区,但因处于对接东盟前沿,率先感受到了自贸区带来的机遇。
目前,东盟各国领导人和客商正汇聚在南宁市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和东盟国家将就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展开探讨磋商。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是中国与东盟最重大的成果,开启了多层次、多领域、多方式、多渠道合作的广阔空间。”
以自由贸易区作为经济发展催化剂是国际通行做法。自由贸易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根据WTO相关规则,为实现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所进行的地区性贸易安排;另一种是“境内关外”自贸区,它是指在一国领土划定一部分范围视同境外,对其中进口的不流入国内市场的商品免课关税。目前,这两种模式的自由贸易区已先后在中国建立起。
中国-东盟自贸区属于第一种类型,而近期批准设立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则属于第二种。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经济需要,所建自贸区特点各不相同。“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潮,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农立夫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后,与中国-东盟自贸区等两国或多国间的自贸区相呼应,通过国内国外‘两轮驱动’推进自贸区发展,促进对外开放新战略的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设立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之门。随后,中国进一步开放沿海开放城市,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先后设立了多个保税区,其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特殊经济发展区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的接轨。
专家指出,和中国目前的各类保税区相比,自由贸易园区意味着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开放度。不久前设立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包含的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分别是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和第一个保税港区,在长期发展中,已形成“立足上海、服务全国”的模式。
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保税区,再到自由贸易区,中国在不断探索对外开放的新路径。两种类型的自贸区并行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催化”作用将显而易见。
对于自贸区的设立,许宁宁认为,加入哪个自由贸易组织,要考虑是否符合本国利益,同时兼顾其他成员国利益。要考虑到组建自由贸易组织的可行性,相互间开放程度不够,则加入意义不大;开放程度过大,加入条件过高,脱离实际,则实施起来的难度也大。
越南胡志明市法律大学学者黄越认为,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例,现在中国和东盟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和发展的环境。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东盟与中国相互依赖。中国与东盟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依赖是非常善意的。因此,双方都需要继续深入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关系。
文莱-中国友好协会副会长陈加福说,中国与东盟共同建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推动了区域间经贸、旅游、文化的交流,也让区域内逾19亿人口的生活更加安定和繁荣,努力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或许会有人问,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这样的合作方式?”陈家福说,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个方式符合区内大多数成员国的发展需要和利益。(完)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