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南头古城酝酿拆除城内违法建筑 在同乐建安居新村

2013年09月04日 08:04   来源:深圳商报   郑恺

  南头古城将告别城中村,成为独具传统文化和商业氛围的城市风貌展示区。图为记者昨天拍摄的南头古城城门。深圳商报记者 郑恺摄

  深港之根,也是深圳城市史的源头——南头古城正在酝酿着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的扬弃:告别城中村,在回归中成为一座独具传统文化和商业氛围的城市风貌展示区。昨天,南山区领导率领南山区文化、发改、建设等部门和南头街道办实地调查后,召开会议研究南头古城的保护和利用实施策略。

  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东官郡治和宝安县治同在南头古城一带,掀开深圳城市历史的开端。南头古城现有1处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头古城垣、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莞会馆、信国公文氏祠、育婴堂、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南头村碉堡,10处保护建筑和34处历史建筑,是市区文物保护单位最集中的地区。古城内现存明代的“九街”路网和山丘轮廓的城池格局,丰富的乡土文化和人文历史,特别是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发生地,历史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在珠三角无可替代。

  2011年12月,由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编制的《深圳市南头古城保护规划》公示。在“规划中”,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提出了“就地保护、活化整治的手段引入合适的产业,主动保护与发展古城经济,解决原居民和集体的生存与发展”。

  2012年6月19日,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主持召开的《南头古城保护规划》审议会上,提出建议:一是南山区政府作为开发与保护的主体,组建“南头古城管理委员会”逐年推进项目实施。二是投资方式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由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委通过立项,提供资金支持,承担文物修缮、绿地、街道、市政设施等公共项目投资。就此,南山区委书记李小甘表示,南山区要成立一个领导小组,推进南头古城的整体整治。对于核心的文物项目,像6处省、市文物保护单位要加强保护。对于毁坏或破损的,文物保护单位要重修还原。对于后来修建的违法违章建筑要拆除。

  据统计,南头古城现有1294栋各类建筑,违章违法建筑占了91%多。古城内现居住人口超过3万人,多为从事低端产业的外来人口,原居民800多人居住城内。这些违法违章建筑主要是外来人口的居住地。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后,南山给出的思路有二:一是就地修旧如旧,建历史文化街区。二是在南头城股份公司下辖的同乐村一块6万多平方米的土地上,建设一个新村,安排原居民安居。

  (记者 郑恺)

(责任编辑:西西)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