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粤首例人感染H7N9患者现在已完全脱离生命危险

2013年09月04日 08:21   来源:羊城晚报   

  撤掉呼吸机,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陈映平、张林报道:3日,记者从广东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陈女士的丈夫徐先生处获悉,经过省市专家及广医一院呼研所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20多天的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患者陈女士已经完全脱离生命危险,病情明显好转,目前已经撤离呼吸机并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

  3日晚7时许记者致电患者陈女士,她说自己恢复得很好,能正常吃饭睡觉。记者又联系到刚刚回到惠州博罗当地家中的徐先生,他告诉记者,妻子当天下午5时许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遍病房。“本来可以早一天转出来了,但是医生想给她一间单人病房,令她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息,所以一直等到下午有人出院后才转出来。”徐先生说,感觉妻子身体已恢复到正常状态的七八成,她能够自己正常吃饭睡觉,精神恢复得很好,只是偶尔还有一点点咳嗽。

  记者问,目前还会不会很担心经济问题时,他表示不会,他说这次妻子意外生病,政府给予了大力帮助解决医疗费的问题,令他心存感激,虽然现在中风的老母亲仍然在惠州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但能不用卖房治病,保住了老屋,一家人仍可在一起团聚,心里已经感到十分满足了。

  3日晚上,钟南山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4日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内容是关于H7N9患者的,其中有对她病情的分析,以及H7N9走向特点的判断。”

  对话

  “暂时不会考虑再贩卖鸡鸭”

  患者陈女士的丈夫徐先生,昨天接受了新快报记者的采访。

  新快报:妻子目前情况良好,很高兴吧?

  徐先生:是,感觉捡回了一条命!

  新快报:医疗费花了多少钱?

  徐先生:目前为止,连伙食等费用花了1万多元,医院配了营养餐给我老婆,现在她每天吃6餐(笑)。医疗费听说可以报销,院方也没催交。

  新快报:妻子还需要怎么治疗?

  徐先生:按照医生叮嘱,注意营养,进行调理,等待出院。

  新快报:你现在还在广州陪着她吗?

  徐先生:一直租房住在医院附近,跟儿子陪着她。医生告诉我基本治愈后,心头石头落了地,已(9月3日)回到惠州,以前住在档口,房屋十多年没住过了,要清理干净,准备接老婆回家。新快报:还会从事贩卖禽类买卖吗?徐先生:档口已经被房东收回,不让我们再卖了。暂时我们也不会考虑再贩卖鸡鸭。

  新快报:为什么?

  徐先生:墙靠墙,门对门,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大家都知道我家出了广东第一例人感染H7N9病例。

  新快报:他们躲避你吗?

  徐先生:见到我会打招呼,问妻子近况。但我不敢到别人家聊天串门。担心他们心里有想法。

  新快报:心里不好受吧?

  徐先生:是的,有压力、有负担。应该要一段时间,他们才能接受我们。

  新快报: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徐先生:肯定不能长期呆家里,该做什么,还没明确计划。但我们都是50多岁的人了,不可能再去做苦力了。

  回顾

  ●8月3日中午,因之前发热一周,患者到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

  ●8月9日晚,转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病研究所;

  ●8月9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患者的样本检测结果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月10日,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复核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随后,广东省卫生厅通报诊断该病例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

  ●8月10日上午,钟南山院士主持全院大会诊,制订了治疗方案。成立了以重症医学科为主,包括影像科、感染科、药学部等多部门专家共同组成的专门抢救治疗小组,全力以赴抢救病人。

  ●9月3日下午,解除重症监护,转入普通病房。(新快报记者黎秋玲)

(责任编辑:王姣雁)

鍒嗕韩鍒帮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