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新疆城镇单位就业收入情况

2013年09月06日 14:16   来源:政府网站   

  今年上半年,新疆各级政府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促转型、保民生、促就业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就业、收入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一)在岗职工人数快速增长

  上半年新疆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含劳务派遣工,不含个体、私营,下同)为303.42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6.89万人,增长13.84%。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同比增加 14.69万人,增长7.96 %;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同比增加0.14万人,增长7.96 %;其他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同比增加22.07 万人,增长 27.95%。

  从登记注册经济类型来看,随着各行各业生产、销售旺季的来临,新疆在岗职工人数快速增加,职工人数增加主要集中在国有单位和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区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失业人员和大学生就业。二是为维持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环境,增加了治安巡警、环卫、保洁等社会公益性岗位的就业。三是随着新疆经济的稳步发展,其他经济单位就业情况日益活跃,新增单位不断增加,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

  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组看,新疆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建筑业、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采矿业、制造业稳步增长,带动了相关行业就业人员的增加。在岗职工人数增加较多的行业主要有建筑业增加17.78万人,制造业增加3.93万人,采矿业增加2.24万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2.19万人,这些行业主要受中央对新疆振兴政策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新疆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企业生产进入旺季,加大力度招收季节性员工导致从业人员的增加。

  近几年来,自治区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业发展的投入和引导,积极新建社区医疗,改善医院条件,招聘大量的医生、护士,促使上半年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就业人员同比增加1.14万人。为维护社会稳定,自治区加大了治安巡警、保洁、环卫等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招收力度,使得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增长明显,上半年我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就业人员比去年同期增加4.56万人。

  (二)城镇单位职工收入稳步提高

  上半年全疆城镇单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588元,同比增长15.37%,其中:国有单位月平均工资3397元,同比增长17.41%,集体单位月平均工资4057元,同比增长28.05%,其他单位月平均工资3981元, 同比增长9.34%。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增加的原因:一是经济增长和政策性增资是直接拉动工资增长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自治区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绩效工资制度不断完善,为工资的较快增长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二是工资作为劳动力的价格,是企业用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助推了职工工资上涨。今年上半年我区企业用工成本呈现出持续、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一些企业为了积极应对日益加剧的竞争,有效解决“招工难”现象,大都采取了提高工资、改善福利待遇这一有效的手段,使得企业职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三)月平均工资达到3-4千元的职工人数是主流

  上半年,在统计的十九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中,76%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达到3-4千元,18%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超过4千元,仅有6%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千元以下。上半年我区高于全区平均工资水平的在岗职工人数达到182.33万人,占全区在岗职工人数的60%,40%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仍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最高与最低平均工资比为3.39倍。这一差距在近年来呈现出逐步缩小的趋势。

  (四)金融业平均工资位居各行业之首

  在统计的十九大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中,金融业的职工收入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十九大行业月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序前3位的行业分别为:金融业(6284元);采矿业(5310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946元),排后3位的行业分别为: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791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257元);农、林、牧、渔业(1850元)。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