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小区借卡捞钱 广西南宁将落实门禁卡不得超10元

2013年09月06日 09:38   来源:广西新闻网   叶丽萍 李望舒

  成本5-6元的门禁卡,南宁各小区收8-30元不等 物价部门称,有望本月落实“门禁卡不得超10元”

  “借卡捞钱”的小算盘,今后打不起

  核心提示

  9月5日,南宁市民董女士致电本报反映,其所在小区只给每户两张门禁卡,超出部分每张30元,电动车出入卡也只给一张,超出部分每张10元。这样的收费让董女士很郁闷,成本那么低的IC卡为何收费这么高?记者走访南宁一些小区后发现,办理门禁卡的费用从8元至30元不等,物业公司对此表示,这是根据行价而定。律师却说,这个收费标准没有法律依据,门禁卡的成本价是5元~6元。物价局表示,目前正与住房局在研究相关法规,有望本月落实门禁卡等小区出入卡办理不得超过10元。

  物业

  收费标准 据“行价”而定

  根据董女士的说法,记者电话采访了其所在小区的物业广西人和物业服务公司。“我们的收费是根据其他小区的收费标准来定的,其他小区也都是这样收的,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这是行价。”物业公司的张经理说,开发商建好房子之后,都会给业主们配备一些免费的门禁卡,但是数额是有限的,他们小区就是每户两张,“等于像配钥匙一样,但是我们这个门禁卡是智能IC卡,是要发到厂家去办理的,成本自然也会高一点。”

  记者走访了南宁市的其他部分小区发现,个别小区办理门禁卡并不收取费用,但大部分是收取8元、10元、20元甚至30元不等。在问到如此收费的标准时,物业管理公司有的说是按照成本价收取,有的则表示收费依据为行业标准。那所谓的“行业标准”又是依据什么来定的呢?记者采访到的物业管理公司都没有明确说明。

  制造方

  ID、IC卡成本 仅五六元

  通过网络,记者搜索到南宁市内一些能够安装门禁系统的电子公司。联系了其中一家公司,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门禁卡分为ID卡和IC卡,IC卡里面带有芯片,比较好用一些。而价格上,IC卡为6元,ID卡为5元。并且,门禁系统装好后,如果要增加新卡,只需购买新的空白卡,再通过管理卡,就能够使用了,很简单。

  律师

  如此收费 没有法律依据

  “像董女士的小区这样的收费,是没有什么法律规定依据的。但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行规,多数小区都是这样。”针对门禁卡收费乱象,广西通诚律师事务所的蓝云律师表示,从安全管理角度看,门禁卡收费是合理的,“不然业主毫无限制乱办卡,那这卡的功能何在?”

  那补办门禁卡所收取的工本费是否就可以那么高呢?蓝律师表示,物业对于门禁卡的收费不应该用于牟利。在收费标准上,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业管理条例》,其中并没有相关的法律细则,但是董女士仍然可以对此提出异议,并向物价部门进行咨询。

  物价局

  即将落实法规 约束门禁卡不得超过10元

  记者电话联系了南宁市物价局,对于门禁卡、车辆出入卡的收费标准,物价局热线工作人员表示,若是小区内有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收费标准要先通过业主委员会认定,然后进行公示,若是像董女士这样,小区并没有业主委员会,那么门禁卡、车辆出入卡的收费标准则应该由物价局来管理。

  “但是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细则对其进行规范。”物价局价格科的工作人员黄先生表示,目前物价局正在与住房局一起商讨相关的细则,“我们力争在这个月内把细则拟定、公布出来,约束这些门禁卡,办理的时候不能超过10元。”(当代生活报 见习记者 叶丽萍 李望舒)

(责任编辑:王姣雁)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