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5年实现1000所学校住宿条件全部达标

2013年09月06日 07:26   来源:重庆日报   

  图为巫溪县宁厂侨心小学的女生宿舍。巫溪县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与寄宿制教育有关的项目152个,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山区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据新华社

  市教委主任周旭详解工程内容:分别投入12亿元和7.5亿元,让1000所未达标的寄宿制学校住宿条件全部达标,新建、改扩建教师周转房5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农村教师周转房全覆盖。

  从今年起,我市将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用5年时间,完成1000所寄宿制学校80万平方米的校舍设施建设和1.5万套50万平方米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基本实现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达标建设和农村教师周转房全覆盖,让学生和教师不仅住得下,还能住得好。

  为什么将农村寄宿制学校校舍设施和教师周转房建设作为教育民生的实事之一?这两方面的现状如何?校舍设施和教师周转房怎么建?有哪些措施做保障?带着这些问题,9月2日,本报记者对市教委主任周旭进行了专访。

  稳定农村教育的两件大事

  “解决学生和教师住的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因为这是稳定农村教育的两件大事,让学生和教师住得下、住得好,对于农村学校加快发展,推动区域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周旭说。

  为什么这么说?他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我市城乡二元结构典型,农村地区地形复杂险峻,学校覆盖半径大,有的学生从家里到学校路途遥远,不得不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去上学。这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

  我市目前仍有农村留守儿童97.7万,大多由年老多病的祖辈或是委托他人看管,也是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原因之一。若有了寄宿制学校,教师就可以承担起照顾这些孩子的职责。

  随着人口向城镇迁徙,乡村学校的学生不断减少,将一些中心校建成寄宿制学校,也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从2006年起,我市就启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已累计建成2123所,基本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住得下”。但仍存在生均住宿面积不达标、住宿条件不配套等问题。目前,全市尚有约1000所学校住宿条件未达标,需新增校舍80万平方米。

  农村学生住宿条件尚且如此,农村教师的情况又如何呢?

  “目前,农村教师住房表现为‘少’、‘老’、‘弱’、‘差’。”据周旭介绍,全市现有农村中小学校教师15.9万人,但周转房仅1万套。即便有的学校有少量的周转房,但都年代较久,住宿条件差,有的甚至还是危房。

  随着我市近年来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大量年轻教师在最边远、最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所谓安居才能乐业。这些优秀人才不是当地人,在当地没有住房,自身购房的经济能力又弱,如果不建设适量的教师周转房,又怎么能吸引他们真正在农村扎根呢?”周旭说。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