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多举措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入学

2013年09月06日 08:05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省多举措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贫困生扶助:扶贫更要扶“心”

  新华网河南频道9月6日讯河南日报报道:如今正是开学季节,如何保证贫困生顺利入学是社会关注的问题。省教育厅9月4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学校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社会捐助、学费减免让我们很感动,但还是希望学校提供些勤工助学岗位,靠自己的劳动挣学费心里更踏实。”不少贫困大学生在报到时表示,希望得到更有尊严的帮助。

  经济资助全方位

  河南省建立了从普惠制幼儿园入园困难补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中职教育学费减免到普通高中资助联名卡制度、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一系列资助政策,社会各界还推出了诸多公益助学项目,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教育主管部门一再要求,各地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各项资助经费的管理,奖补专项资金不得截留、挪用。

  贫困生未必都接受

  开学后,各学校开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登记认定,以安排国家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河南师范大学负责这项工作的刘老师发现,有的贫困生并不买账,他们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困难情况,宁可自己艰苦一些,也不愿轻易求助。

  有关调查显示,56%的贫困生对“其他同学主动帮助你”的态度是“虽心怀感激但不愿接受”,31%的贫困生对“无偿资助”表示“不愿接受”,其原因是“认为会被别人瞧不起,会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

  精神扶贫不可缺

  梁明辉是郑州大学的一名新生,他暑假里参加了郑大专为贫困新生组织的“暑假提前设岗”活动,勤工助学结束时他和另外60名同学各领取到1800元的工资。“学校组织了专家讲座、心理辅导,帮我们进行大学生涯规划,让我们心胸更加开阔。” 梁明辉说。

  “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帮扶和救助的方式应该多元化,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金钱方面的资助。” 郑州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刘慧瀛说,和其他大学生相比,贫困生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但同时,家庭贫困也造成了部分贫困大学生心理失衡,资助活动如果开展不当,会加大贫困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产生自卑心理和沮丧、抑郁等消极情绪。

  刘慧瀛说,大学生勤工助学和社会服务活动是贫困生自助的好途径,既能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又能缓解经济和心理压力。

  刘慧瀛建议,及时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学会沟通、合作、感恩,以良好的心态步入社会生活。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