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体制机制焕发新活力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承接好省下放的用地审批、经营许可等领域审批权限,更好向市场和基层放权。继续清理政府部门权责清单,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减证便民”。强化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全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推进协同监管、信用监管、智能监管。全面推进“集成办理、一次搞定”政务服务改革,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完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打通“信息孤岛”,搭建全覆盖、高效能的电子政务体系,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支持配合市县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继续开展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做好环境监测机构、文化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等专项改革。
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全面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抓好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省级试点。出台促进外资发展政策,进一步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建立健全政策措施、服务支撑和法治保障体系,提升利用外资质量与水平。抓好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中介超市”建设。全面推进“证照分离”,完善“多证合一”改革,优化开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崇商文化氛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五)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推动城市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完成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抓好新城、新区、产业平台和城市更新提质规划研究。开展历史城区保护详细规划,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提升规划信息化水平。拓展“和美网格”应用,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引领智慧城市建设。健全查处机制,铁腕推进“两违”专项整治。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全面开展智慧惠州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发展智慧交通,建设TOCC,提高交通协调应急指挥能力。
加快“两港三网”建设。建成武深高速、从莞高速惠州段,加快推进河惠莞高速、汕湛高速惠清段、惠龙高速等建设。抓好赣深高铁、广汕高铁惠州段建设,加快惠州北枢纽站建设,积极推进深惠城轨、惠州轨道交通1号线、深圳地铁14、16号线惠州延长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惠州客运中心站建设,确保惠州汽车客运南站建成投运。完善港口配套设施,建成荃湾煤码头进港铁路等项目。加快惠州机场扩容扩建工程,推进“千万级新干线机场”建设步伐。推动千兆光纤进小区、百兆进家庭,加快5G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IPV6推广应用。
强化市政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市公共基本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仲恺大道、四环路南段、惠新大道、梅湖大道等项目建设,建成金恺大道、隆生大桥,启动北环大道、金石三路等项目建设。推进城市深地资源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加快公交专用道建设,建成省级公交示范城市。推动金山湖公园三期建设,建成激流坑等一批公园。加快500千伏演达输变电工程、220千伏维布输变电工程等重点电网项目建设。推进一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橱垃圾处理等环卫设施建设。
抓好国家“城市双修”试点。编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专项规划,推动西湖周边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祝屋巷文创街区建设、潼湖湿地公园等8个“城市双修”示范项目。实施望江片及龙丰小新村棚户区改造工程,打造棚改示范性项目。推动金山湖片区、惠博路沿线片区等“三旧”改造项目。开展城市排涝改造综合整治,完成市中心区10处易积水点改造。推进金龙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金山湖片区“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
(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呈现新面貌
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落实农村土地承包“三权分置”办法,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动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提标。开展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培育知名农产品品牌。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农产品电商、休闲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省农科院惠州现代农业促进中心,完成市农业综合检测中心主体工程。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完成7.48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5000亩垦造水田建设任务。强化粮食保供稳价和储备粮管理,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注重“抓两头、带中间”“先达标、再提升”,以“3+3+X”模式统筹新农村建设,加快推动150个省市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确保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培育“旅游+农业+景区”新模式,开展农业公园创建工作,打造一批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片。鼓励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规范民宿发展。大力推动“厕所革命”,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建设“四好”农村路,完成2552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加快发展特色小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高起点编制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方案。鼓励重点镇、中心镇、专业镇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及产业传统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化提升特色产业。坚持“示范一批、创建一批、培育一批”,着力打造休闲旅游、民俗文化、科技教育、健康疗养等30个特色小镇。优化空间布局,强化特色小镇对周边乡村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形成点、线、面联动发展格局。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八项工程,完善贫困地区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注重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突出产业扶贫,激活“造血功能”,巩固提升“村村有物业、户户有就业、人人有收入”成果。健全38772预脱贫人口稳定增收长效机制,完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传承红色基因,加快高潭、安墩等革命老区发展。落实教育、医疗、住房等保障措施,促进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确保贫困户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七)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增添新优势
持续推进生态建设。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深入开展绿色城乡“六大行动”,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扎实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完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省级申报。落实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任务,创建5个省级森林小镇。启动市植物园二期建设。加强生态公益林划定管理。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推进海岸带整治修复,规范海域海岛使用管理,完成考洲洋美丽海湾、东山海大型人工鱼礁示范区省级试点建设。
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深入实施三个“十条”,切实加强污染防治。全面落实“1+2+N”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继续强化扬尘及臭氧污染防控,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5%以上,坚决守住“惠州蓝”。进一步完善河长制,建立健全湖长制,继续推进“两河”流域和沙河、公庄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和镇级河涌整治。建成金山污水处理厂二期、马安污水处理厂,完成所有重点流域区域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完成东江、西枝江沿岸151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新建截污管网500公里以上。健全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完成农用地土壤状况详查工作,强化土壤环境分类管控,逐步推进污染地块修复。建成市生态环境园一期垃圾焚烧发电厂。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第一轮省级环保督察迎检工作。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决推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推进各领域减排。抓好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提高企业用能精细化管理水平。支持企业(园区)积极申报国家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大力推广应用节能低碳环保新技术、新产品,完成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编制,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50%以上。推进绿色交通,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深入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利用,促进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机制。扎实推行自然资源资产清单管理、GDP与GEP“双核算”制度,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绩效评价,确保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位。实行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严格执行“三个一律不批”和“三个限批”,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和预警机制,强化污染源头控制。全面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和重点海域陆源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全面开展排污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健全环保执法机制,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实现“谁保护、谁受偿”“谁改善、谁得益”。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