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上海1月5日讯 (记者沈则瑾) 上海针对工业形势严峻的局面,紧紧围绕稳增长要求定目标、定措施、定责任,今天部署服务企业四项措施,稳增长、保开工、强服务和促调整,工业力争首季增长3%~5%,实现开门红。
在稳增长方面,上海将加强经济运行监控。全市工业经济运行部门在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的同时,要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跟踪监测,及时发现趋势性、苗头性问题,抓紧协调解决。同时明确季度工作目标和任务。紧紧依靠各区县、园区、企业集团,根据一季度全市工业增长目标,自我加压,细化目标任务,按月组织落实,推动重点区县和集团优化产品结构,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加大生产力度。
在保开工方面,上海将主动抓市场、抓项目。加强与国家重大专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进行对接,明确专人,加强项目跟踪和服务,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在上海落地。同时,进一步拓展渠道,推动外资增资项目落户上海。推进一批项目集中开工和落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以赴保落地、保开工、保投产。一季度,集中精力推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在土地、人才等方面继续实行“绿色通道”机制,及时发现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协调,确保项目推进。营造项目落地的良好环境,会同上海市审改办,梳理工业项目审批流程,制订并联审批的操作性细则等。将市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专家评审及初审工作全部交由各区县负责,加快对重点区域符合国家鼓励类的技改项目进口设备免关税确认手续的办理等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在强服务方面,继续完善高效的服务企业机制和体系。继续发挥上海市推动政策落实服务企业办公室和“1+17”的市区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作用,借助“企业呼声直通车”平台,加强对重点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服务。积极支持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结合节日市场供应,推动光明乳业等食品、轻工等企业扩大生产。关注企业成本压力,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开展减轻企业负担检查,清理投资审批中各项涉企不合理收费和不合理的审批环节与进度。加强生产要素协调保障。积极协调上海铁路局、中海集团等单位保障重点企业物资和能源运输。做好迎峰度冬和迎峰度夏期间的重点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用电保障工作。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会同上海市金融办、浦发银行对8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用信用担保贷款的方式给予资金支持。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作用,推动银行与区县对接,缓解对口区县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在促调整方面,进一步明确任务和重点。尽快落实2012年目标任务,公布全市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目标任务,落实年度推进方案,做好调整项目启动准备。积极推进石化和钢铁产业的调整整合,优化产业布局。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力度。结合《工业结构调整“十二五”规划》,修订《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补助办法》,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淘汰指导目录,形成差别电价管理办法,完善考核约束和激励机制。确保稳定推进淘汰落后产能。要按计划稳步推进,工作中尤其要稳妥做好宣传,密切关注社会稳定,确保调整工作顺利实施。
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刚刚过去的2011年,面临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国内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等发展环境,在上海全市各区县、工业园区和企业集团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工业系统坚持不懈努力保增长,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3.2万亿元,可比增长7%左右;工业增加值6780亿元,可比增长7%以上;工业利润2200亿元左右,工业投资1300亿元,均与去年基本持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5%以上。
据悉,上海2011年工业发展呈现出六个方面特点:
一是,工业生产增速逐季回落。去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当季工业增速分别为12.5%、7.3%、5.8%,四季度预计基本持平。在13个主要行业中,烟草、汽车、机械、船舶等行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轻工、医药、电力、纺织、电子、有色、石化等行业实现增长,钢铁、建材行业出现下降。
二是,运行质量保持较高水平。1~11月份全市工业利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工业税收(剔除海关代征代收)同比增长12.1%,占全市税收总量的33.2%,对增长的贡献率为23.9%,在全市主要行业中均居首位。
三是,工业出口增速回落较快。电子行业在日本地震、泰国洪水、代工企业转移、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出口波动较大,因其出口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较高(55%),致使全市出口交货值1~11月份同比仅增长4.7%,增幅比去年同期低18.2个百分点。
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1~11月份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实现产值6994亿元,现价增长11.8%,快于全市工业现价产值增速1.5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24.0%,同比提高了0.4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增速超过20%。
五是,服务业重点领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前三季度,生产性服务业中,重点监测的企业完成营业收入3398亿元,同比增长16.1%。创意产业集聚区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18.1%。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2262亿元,同比增长20.4%。
(责任编辑:尹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