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通透 深邃 纯真——读杜大恺先生画作有感

2012年01月10日 15:0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0日讯 (记者 胡考绪)清华美院博导杜大恺回故乡青岛,朋友请他吃饭,邀我作陪。对杜先生,我并不陌生,之前在网上,曾阅读过他的许多美术专论,他的文章文气十足,富有见地,他有些美术见解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席间畅言,话题涉及甚广,或戏说某种美术现象,或嘲讽画坛之陋习,或探讨时代审美取向对美术创作的影响......满头银丝的杜先生安于倾听,鼓励人说,偶尔插话一两句,露出知识的宽度和智慧的高度。散席时,杜先生送我一本书《杜大恺水墨作品》:“请给提提意见”,听后我惊诧不一,当面对他真诚的目光时,我感动了,为他的谦逊,为他的超然......

    回家后,我特别认真地一页页翻阅他的作品,最初的感觉是他的画很新颖,无论画面图式,还是水墨笔法,仰或结构骨架,都不是随处可见的那种绘画。譬如画山,他笔下的山不见树木,不见溪流,全是线、墨块或色块组成的很有筋骨的“裸山”。后来又从网上看到他大量的绘画,譬如他画的江南水乡,似乎不太在乎具实的水乡表现,而是侧重于桨声、水声、呢喃声;屋影,船影、桥影氛围的“营造”和气韵的动感。综观他的画作,会让人触摸到空气的通透,时空的深邃,物象的多元,艺术的圣洁。

    有些画过目之后,会触动你从技术层面的思考,而有些画读过之后,会引发你从文化层面的联想。拜读过杜大恺先生的画作后,我对后者感触尤深。

    我特别欣赏的是杜先生的绘画感觉。感觉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他的微妙就在于只可意会,难以言表。而杜先生作品的可贵之处,他不但能把难以言表的感觉表现出来,而且表现出来又让人感同身受。譬如《忆昔千年骆驼城》《陇西风情》《唯见临泽山如许》以及南欧行的《街景》系列等等,这些作品,都把描绘的客观物象与作者的主观感受紧紧拥抱,情景交融,融为一体,带人进入画面的氛围,感受到作者创作前的原始冲动。当我见到《屋顶上那片可餐的红色》,忍不住笑了,在杜先生的笔下,屋顶上那一片片阳光下的红瓦,红的在发酵,发酵成令人垂涎的“啤酒泡沫”和“蛋糕”,作者调动了通感视觉,对夺目的色彩张弛有度的放大,把“可餐”的感觉形象生动地传递出来。

    绘画的感觉来自他对自然地钟爱和学养的滋润。翻阅杜先生的一幅幅绘画,他注重从自然和生活中寻找灵感,发现题材,孕育画意,这是杜老的创作主线。见多识广,诸多“关乎记忆,关乎生存,关乎生命”的物象不断地在他心里泛起,拓宽了他的创作视野,也决定了他创作题材的“广”与“新”,他有一幅画《百年烟垢成记忆》,我印象特别深,一面褐色的屋墙,一道颇具水墨韵味的熏烟,熏烟半空上挂着一个半写实的空调室外机。这是一段凝固的历史,记录下人类告别炭火熏燎进入电器文明时代的一个沧桑巨变。我想,这样的选材和构图,呆在画室里是“闷”不出来的。杜先生更多的画作,融入了他的哲学思考、人文情怀和文化滋养,画中有画,画外有音。让人咀嚼和回味。

    我还有一个感觉就是杜先生的作品构图乍看有几分孩童画的幼嫩和天真,但从整篇的构图,骨架、取舍、布局以及水墨、色彩等细细观察后,又岂是孩童所能至!用孩童的眼睛和心灵感应世界,用苍老的用笔和深沉的胸臆表述着孩童般纯真的感应,是杜先生画作耐读的另一个原因。

    
    

(责任编辑:sandy)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