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齐齐哈尔精心培育少数民族文艺精品

2012年02月08日 10:5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哈尔滨2月8日讯 (记者乔文汇) 《爱唱乌钦的阿爸》、《罕伯谣》、《放歌阿里河》,悠扬的歌声传遍鹤乡大地;《渔歌》、《中幡舞》、《飞之梦》,曼妙的舞蹈演绎历史传奇。这些优秀的少数民族歌舞,均出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近年来,该市精心培育少数民族文艺精品,连续多年成为全省民族文化工作的排头兵,民族文艺已被打造成这座城市的崭新名片。

    齐齐哈尔有3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艺创作活跃,活动丰富多彩。该市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工作,1983年成立的民族文化馆,着眼于各民族文化特色,大胆创新工作思路,科学推动民族文艺发展。先后组建了民族之花艺术团、少数民族舞蹈团,并长年深入乡村、社区、军营、校园等地进行演出,被誉为“文艺轻骑兵”。作为开展少数民族文艺活动的主要机构,齐齐哈尔市民族文化馆以生产更多各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为工作理念,多次组织召开少数民族干部创作研讨会,带领创作人员深入基层采风,充分调动了创作人员的积极性,优秀的少数民族艺术家和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满族艺术家于力平等人的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大赛中获奖。安彩元、常宝军等农村文艺骨干活跃在田间地头,带领各族村民在农闲时开展多姿多彩的文艺活动。少数民族歌曲《爱唱乌钦的阿爸》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舞蹈《渔歌》、《中幡舞》获文化部“群星奖”金奖。

    在筹备“全省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过程中,齐齐哈尔市民族文化馆根据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鄂温克族等北方少数民族艺术特点,精心排练节目。民族文化馆从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和莽格吐村,抽调了十几名少数民族农民文艺骨干参加演出,集中1个月时间进行刻苦排练,基层文艺骨干得到锻炼和提高。经过努力,齐齐哈尔代表团在这次“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中《罕伯谣》、《马上的哥哥你在何方》荣获声乐类一等奖;《库木勒》、《放歌阿里河》荣获声乐类二等奖;《少郎与岱夫》、《归乡小路》荣获歌舞类一等奖;《飞之舞》、《达乡之春》分获舞蹈类二三等奖;达斡尔族原生态歌舞《什么最美丽》荣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别贡献奖。

(责任编辑:尹彦宏)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