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个诗人的远大理想实际上也隐喻着一个读书人的最大梦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在古代社会,一个人混到有自己的书房,才意味着自己真正是一家之主。于是,居所不一定有名,但书房必有各种各样诸如“苦雨斋”、“风雨茅庐”、“浣花草堂”之类雅致的名字;有书房必有书,“书香传家远”也成了中华民族千百年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如今受改革开放之惠,大庇天下寒士居者有其屋了,装修风潮也一浪盖过一浪,但无论古典中式,还是现代唯美,亦或田园风格,“整体厨房”、“整体浴室”总是一应俱全,属于“舶来”派的。中国人自古最爱的书房要么几块板子、几个格子挤在某个角落,要么一个简易书架放在孩子的卧房,零散地摆着几本书,甚至连小孩的作业本、读残的课本也搁置其上,书房的简陋与随意和整体浴室整体厨房的精美与讲究相比,其心虚也,其容陋也。
谁来为食之有肉、居之有屋的中国人打造“书香传家远”的整体书房?
在长沙曙光君的宅子里我看到了他自己创造的整体书房!他把一般人用于会客的大房设计成了书房茶间,由木器厂用良木量身定做了一个大书房,满墙满墙的书就像一列列整装待发的兵,那种气势、那种磁场,让你一走进去,就感受到那种以书为壁的气氛,书架从地面直至天花顶,一架架连过去、围起来,高高低低、宽宽窄窄,走进他的书房,就像走进了漫长的历史,给人一种逼人身心的文化重压。“我这个书房的花费,是整体厨房、浴室的若干倍!谁能开发出整体书房,将是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曙光君在郁郁的书香中给我算经济帐。
书房从古就有,那是一个很风雅的房间,是一个最贴近人心灵的地方,古代的达官贵人及文人骚客也喜欢在自己的书房里做点“红袖添香夜读书”的雅事,书房主人大多会用名号赋予书房深厚的文化内涵,有一些著名的书斋名甚至比他们的主人更为人所熟知,蒲松龄的聊斋、辛弃疾的稼轩、陆游的老学庵、徐渭的青藤书房、黄景仁的两当轩等。清代四大藏书楼铁琴铜剑楼、皕宋楼、海源阁、八千卷楼名更是扬海内外。
古代士大夫文人因为宦海沉浮,于穷通得失之际,总把种种心境寄寓书斋。刘禹锡在自己的陋室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他轻抚琴,慢吟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寄托了超逸脱俗的志趣情操;杜甫在浣花草堂里悲愤的呐喊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天下草民寒士代言;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受朝廷佞臣排挤,革职后退居稼轩,但他雄心未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千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金戈铁马,宛若眼耳之畔。书房里悬挂兵器,唯有文武双全的辛稼轩能为之。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沧海桑田,风云变幻,时代更迭中,书房文化渐渐远去,只留下模糊的背影。但改革开放以来,小康社会的实现与民族文化的追寻加上“文化强国”建设的政策催化和文化产业的厚积薄发,让国人越来越重视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回归,因为新的时代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的确需要一个干净彻底属于自己心灵的空间,我们更需要在璀璨的文化星空中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支点!
在市场经济时代,书中更有“黄金屋”!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5位企业家柳传志、宁高宁、张瑞敏、王石、潘石屹就有一个共同的兴趣——热爱阅读。柳传志说:“阅读对于我跳出问题去深入思考,是很有好处的”他认为,在雅致的书房里会客彰显您的文化品位与修养,在雅致的书房里工作提升您的思想境界;张瑞敏说:“成功的秘诀是学习和读书”,他认为,每一个家庭都应有一个书房,不仅自己受益,更能惠及子孙;宁高宁说:“读书在我的生活里占据着非常高非常高的位置”;王石则说:“我觉得大部分书是有用的,它并不是工具,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潘石屹说:“部分书教给知识,少数书是一面镜子”;马云则认为,拥有一个满是书籍的书房,尽管不能读完所有书籍,但在那样书香的氛围里,书籍会慢慢将知识和内涵浸润到您的身心里。这几位都是大家公认的成功企业家,他们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喜欢阅读,他们都拥有一个书房。但是,有一组数字读来也确实让具有“书香传家远”传统的中国人汗颜:犹太人每人每年阅读48本书,美国人每人每年阅读40本书,俄罗斯人每人每年阅读28本书,法国人每人每年阅读20本书,而中国人平均每年仅阅读2.8本书。这个统计当然不一定十分权威和准确,但关于“阅读量与竞争力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的观点确实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深思!
在广州白云世界皮具展览中心的董事长办公室和家里,我看到了两个风格完全不同的书房。董事长胡光前告诉我:“整体书房”完全可以成为一大产业。他说,他以前有过苦恼,一是个性化书房怎么做?二是自己喜欢或者需要收藏的书从哪里来?市场上到处都有“整体厨房”“整体浴室”之类的个性化服务,找个整体书房应该不难吧。结果,他找遍整个珠三角,要不只找到卖书的,要不就是做装修的,没有一家像“整体厨房”“整体浴室”一样从设计到选材到加工成型及至藏书配送的“整体书房”制造商。泱泱文化大国就没有一家“整体书房”制造商?终于,经朋友介绍来到北京的中国文化书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中国“整体书房”的开创者——善品堂藏书,从浩瀚的书目中勾勾划划圈圈点点,再把自己的书屋面积、屋舍朝向往书院一报,设计制造、藏书配送,一条龙全由“善品堂”做了。“安装整体书房时,当看到自己喜欢的书一叠叠摆上书架时,那种感觉就像小时候自己穿上了由裁缝量体裁衣的新衣!”“整体书房,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大产业。”在他的书房里,他把玩着一枚藏书印对我说。
今年三月份,我也利用进京的机会专程拜访了“善品堂”,在这个国粹汇聚、书香扑面的“善品堂”里,这些以“善品传天下,书香育后人”为己任的中国书房文化的传承者正将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开拓着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
“你认为整体书房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今天,能书房文化做成一大产业吗?”我问善品堂的负责人何德益。“文化产业必将成为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整体书房也完全能成为文化产业中的一条新兴的产业链,从书房的创意设计到选材制作到书房藏书的选配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一说到书房文化,这位自称是“文化的朝圣者,虔诚而执着”的年轻学者开始引经据典。他认为,整体书房的设计制作,既要体现传统书房文化的传承,又要有书房主人个性的张弛。由木雕大师完美设计、制造的具有中国传统的整体书房还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让整体书房达到“纳尽书香胸怀里,藏全大千方格间”的目的;有藏书就有藏书票,“方寸之间有阳春白雪,毫厘之内含堂奥精舍”的藏书票,通过国内知名美术大师量身定做、极具个性与情趣,这是文化产业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另一创意表达;“秀墨俏舞方寸里、金衣卧眠书页间”的藏书签则是这条产业链中的又一环,既是经典的传承,又是中华书法瑰宝的弘扬;有了藏书票、藏书签,更少不了藏书证、藏书印、书斋名,藏书证由大师经典手书,华贵实木精雕,配上“铁笔善舞金石气,美至能言书香情”的藏书印,匹配“青花镶宝盒,丹霞凝红玉”的钤章印泥,还有“摹景状意观浮世,托物言志寄性情”的书斋名的题写,一环又一环,都是这条产业链上的珍珠……如此说来,你看这条产业链有多长?你说每一环是不是文化产业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至于市场空间,“整体书房”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书香传家远是中国人的传统,连“整体浴室”、“整体厨房”之类的舶来品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风靡中国,你说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今天,中国人自己的国粹——书房文化,能不悄然回归并闪闪发光吗?
时代在大踏步前进,中国社会正在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书香中国”,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五届世界读书日上指出:“读书是一种责任,领导干部要带头读书藏书荐书。藏书是一种品味,藏书不在于书籍的升值贬值,而在于书籍的涵养浸润。”由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朱伯昆、季羡林等国学大师发起成立的中国文化书院,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今天,又倡导、组织、开创了中国整体书房第一品牌——“善品堂藏书”,致力“善品传天下,书香育后人”,他们实践的不仅是“书香传家远”的文化传承,更是“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开拓创新。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