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亩林"促进河北衡水生态建设大发展

2012年03月15日 20: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衡水3月15日讯(记者雷汉发、通讯员陈连胜)连日来,河北衡水市前进大街两侧,市园林处的工作人员正在为景观桃树修剪枝条。随着春天的到来,衡水市又一次的全民植树活动全面开展起来。

    按照省政府关于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总体部署,衡水市树立“含绿量就是含金量”的科学绿化理念,制订了到“十二五”末实现农村“一人一亩林”目标。把生态衡水作为金色名片,努力提高城市品位和竞争力,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北方湖城。该市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布局为依托,以城镇(市)绿化、道路河渠绿化、森林生态公园建设、林果产业发展、农田林网建设等造林绿化工程为重点,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强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努力增加林木资源总量,切实提升现有林地质量,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实现绿化美化全覆盖,以整体绿化水平的大提升促进生态建设的大发展。

    “一人一亩林”是个生态概念,它涵盖了农村片林、河渠绿化、方田林网、果树、通道绿化、四旁植树和城市绿化等,是生态衡水建设的一个标志性目标。据了解,到2015年,衡水市全市新造林63.8万亩,其中道路河渠绿化4.4万亩,发展经济林40万亩,农田林网新增控制面积85.7万亩(折合造林面积4.4万亩),营造速生丰产林10万亩,林棉(粮)间作5万亩。全市有林面积达到334万亩,实现农村“一人一亩林”,林木覆盖率达到31%。

    五大工作重点确保“一人一亩林”目标得以实现

    城镇(市)绿化。把握“林荫型、景观型、休闲型”的绿化方向,推广“乔为主、灌搭配、花点缀、草为被”的绿化模式,以单位庭院、住宅小区、道路街巷、广场游园绿化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规划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拆违造绿工程;确保建成区年均绿地率增长3%以上,3-5年城镇(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地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

    道路河渠绿化。形成林相丰富、各具特色、景随时变的多功能、多层次、多效益的生态景观廊道。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河渠,每侧林带建设宽度:国道(包括高速公路、铁路)30米以上、省道20米以上、县道10米以上,乡道和通村公路不小于5米;河流不小于50米、干渠不小于10米、支斗毛渠每侧植树一到两行。

    森林生态公园建设。以衡水湖区域、城市周边和窗口地带为重点,创建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森林生态公园群落;完成邓庄万亩森林公园、谈庄万亩生态公园、冀州万亩玫瑰观光园、武邑索泸河森林公园,穆村十万亩蜜桃观光采摘园、里老森林休闲公园、阜城千顷洼森林度假公园等森林生态公园建设;到“十二五”末,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管理良好,集游览、观光、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生态服务体系。    

    林果产业发展。依托中捷、汇源、东方等果品储藏加工龙头,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种植结构,推进果品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设和壮大深州、饶阳、武邑、冀州、枣强、武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深州、饶阳、冀州、阜城创汇型优质梨生产基地,深州、饶阳、桃城、景县、故城优质鲜桃系列生产基地,饶阳、安平、武强设施葡萄生产基地,饶阳、故城、阜城、景县小杂果和核桃生产基地;依托华林、长城、巴迈隆等林板加工龙头,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基地,采用速生、丰产栽培措施,实施集约化经营,提高质量效益。

    农田林网建设。重点完成空白路段的林带建设,并搞好缺株断带路段的补植、补造,保持带不断、网不破、林相整齐;对网格过大、标准不高、有线无格的原有林网,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通过修路划方、添格加行、堵漏补缺等方式进行完善;建成网格面积不超过400亩的高标准林网,充分发挥林网在改善农田小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七大保障措施形成强力支撑,促使造林绿化工程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完成

    广泛宣传发动,增强生态意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深入宣传造林绿化的重大意义和方针政策,提高全民的绿化意识、环境意识和生态安全意识。树立科技示范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全市造林绿化工作的快速开展。组织全市各级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学习《森林法》、《义务植树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和尽责意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强化领导责任,加快建设步伐。县市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安排部署,主管领导靠前指挥,积极协调,在加快造林绿化速度的同时,提高工程质量和绿化标准;逐级制定本区域造林绿化实施意见,量化细化分年度目标,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以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为抓手,将当年新造林纳入农业农村量化考核体系,加大造林绿化考核力度。各造林绿化相关单位认真负责、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将各项造林绿化工程真正落到实处。各级林业部门搞好技术服务、工作督导、检查验收等工作。

    落实林业政策,创新造林机制。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适合当地的相关激励政策和奖励办法,理顺工程管理体制,活化经营机制。一是以国家三北防护林、世行二期、中央造林补贴试点、防沙治沙、黄河故道治理、退耕还林后续等项目投入为载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努力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二是是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经营权,搞活使用权”的思路,坚持“谁种植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健全个体承包责任制,做到“三权到户”,放活主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三是通过反租倒包、租赁承包、互调互换等方式,全面落实土地流转机制,盘活土地资源,解决制约造林绿化工作的基础问题,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力量通过捐资捐助、认建认养等形式,参与全市造林绿化。

    依靠科技兴林,提高造林质量。一是根据区域特点、生态建设的社会需求及存在问题,明确发展方向、主导品种、种植模式和方法措施。二是在大力推广生根粉、保水剂、地膜覆盖等常规适用技术的同时,积极开展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示范,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区,通过示范促进先进治理模式和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种、苗生产结构,注重选择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草种,加大良种壮苗的繁育力度,保证工程建设对种、苗的需要。四是紧密结合工程管理、新技术应用,有计划地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林农、果农。

    加强抚育经营,提升综合效益。通过抓好中幼林修枝间伐、林棉(粮)间作和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发挥林地资源综合效益,实现林业发展理念由“以造为主”向“造管并重”转变、由单纯林木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由单一发展模式向产业化模式转变、由粗放管理向集约经营转变。以省级以上道路两侧林带和百亩以上片林为重点,对郁闭度大于0.8的中幼林,有计划地进行修枝间伐,降低林木郁闭度,提高林木生长速度和产出比例;以棉花(粮食)种植大乡、大村、大户为重点,积极引导群众自觉发展林棉(粮)间作,通过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努力实现棉(粮)不减产、林木有增收的目标;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因地制宜发展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药等林下种植模式和林禽、林畜等林下养殖模式,2011年全市林下种植养殖面积达到4万亩,到2015年达到10万亩。

    培育后续产业,增强发展后劲。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紧密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采用市场驱动、典型带动、龙头拉动、政策启动、服务推动的办法,大力培育生态经济双赢的新型林业产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制定并尽快出台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谋划和新上一批林果加工项目,以定单形式建立龙头企业原料林基地,逐步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对现有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政府搭平台、企业出资金、农民出土地、部门出技术的方式,实施“科、企、农”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林业原料加工、果品存储、运输物流等二三产业,实现林果生产、加工、存储、销售、运输一条龙式发展。

    坚持依法治林,巩固造林成果。一是结合全省林地利用保护规划修编,将造林绿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调整规划将林业用地落实到位;二是严格执行林木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及林木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加大林木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力度,避免林木因火灾和病虫害造成损失;三是加强对林木采伐和迹地造林的管理,林木更新采伐后,其采伐迹地必须依法于当年或次年完成迹地造林。四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落实执法责任制,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违法犯罪行为,保护造林绿化成果。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