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我国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然严峻的现状,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如何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加强质量监督,促进质量提升?带着广大网友关心的问题,记者专访了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司长梅建华。
问:前段时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2011年产品抽样合格率,请您介绍一下质量监督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共对19328家企业生产的20965批次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7.5%。其中,国家监督抽查的45类产品跟踪抽查合格率平均提高5.5个百分点。
概括起来讲,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有四个方面的成效:第一,抓质量有成效。各级质量监督部门充分发挥生产许可、监督抽查、风险监控、机构监管等职能作用,抓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的落实,抓电线电缆等重点产品质量提升,充分运用监督抽查结果,加强质量监管,推动解决了一大批产品质量问题;第二,保安全有力度。通过严格生产许可源头把关,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推进风险监测体系建设,加强机动车安检机构监管,保安全的措施有力;第三,促发展有作为。全系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服务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保障改善民生,推动国家质检中心和地方质检机构建设,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第四,强质检有突破。按照建设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的要求,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了队伍建设。
问: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提出“质量提升”和“分类监管”两大创新亮点,为此将出台哪些具体措施?
答:我们在2012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中,将紧密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方针,以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为主线,以推进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为突破口,以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为基础,充分发挥风险监控、生产许可、监督抽查、机构监管等职能作用,努力推动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创新发展,为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具体来说,就是要认真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首先,全系统要认真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质检总局确定将电线电缆、车用汽柴油、电动自行车、儿童用品、眼镜等10类产品,作为今年质量提升的重点产品,这是全系统的“必选动作”,各地还要做好质量提升的“自选动作”;第二,加快建立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制度。对产品风险分级,对企业质量保障状况分类,对不同产品和企业采取差别化的监管措施,突出监管重点,提高监管效能;第三,加快推进风险监控体系建设。建立全国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协作网,形成全系统相互联动的技术支撑体系,完善风险监控工作机制,建立企业不安全产品强制报告制度、产品质量安全消费预警制度、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约谈制度和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制度;第四,加快生产许可制度改革创新,加快修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探索建立生产许可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第五,突出重点加大监督抽查力度,认真组织对158种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使监督抽查这个质量监督的“利器”在新形势下发挥更好更大作用;第六,努力夯实技术保障基础,全面建立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制度,加强检验机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检验检测行为,完善质量监督技术规范体系;第七,加强机动车安检机构监管,落实监管责任,不断提高检验能力和水平;第八,加强队伍建设要有新面貌,深入开展“人民质检、为民服务、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提高质量监督队伍整体素质。
问:前不久,国务院颁布《质量发展纲要》,为今后10年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如何贯彻落实《纲要》中的精神和要求,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答:质量强国,匹夫有责。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产品质量安全需求与产品质量监督保障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产品质量状况与社会普遍期待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新形势下,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关切更多,风险更大。
今年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行动。我们将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大力推动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创新发展,努力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s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