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四清:大力发展休闲旅游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012年04月20日 19: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芜湖4月20日讯(记者徐克强)今天下午,安徽省芜湖市委常委、副市长姜四清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表示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芜湖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中国经济网记者:芜湖市休闲旅游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方面有哪些作用?

    姜四清:芜湖是创新之城,以创新而闻名,因创新而发展。近年来,休闲旅游在芜湖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山水观光、科技动漫、工业、乡村等具有地方特色休闲旅游产业体系。2011年芜湖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54.32万人次,同比增长81.8%;其中入境游客15.57万人次,同比增长64.63%,旅游总收入155.34亿元,同比增长75.34%。方特欢乐世界与方特梦幻王国两个公园接待游客总量达364.98万人,门票收入4.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3%和70.6%。方特两个主题公园年接待游客量和门票收入位于全省所有收费景区的第二位(黄山274.4万人和5.55亿元,九华山518.96万人和3.17亿元)。休闲旅游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知名度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中国经济网记者:芜湖休闲城市有哪些特点?

    姜四清:芜湖休闲城市基础良好。一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境内有距今250万年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人字洞”。春秋建邑,汉武置县,始称芜湖。古代芜湖得“两江(长江、青弋江)交汇、舟楫之利”,农业、手工业、商业比较发达,南唐时经济已渐繁荣,宋代冶炼业走向鼎盛,明代成为当时的印染中心,清代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首。近代芜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1876年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誉。

    二是环境良好,适宜休闲。芜湖地处长江下游、安徽东南部,境内山峦叠嶂,江河密布,湖泊纵横,“半城山、半城水”。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7.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三次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三是“奇、特”独具,傲领风骚。奇瑞谋于陋室,成于荒滩,独步中国,迈向世界。“奇瑞创新之旅”展示了汽车现代化大生产的恢宏气势,诠释了自主品牌企业文化的深厚内涵。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主题公园,比肩迪斯尼,位居亚洲之最,享有“天造黄山、佛造九华、人造方特”的美誉,畅游其间,既能尽享科幻神奇,又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芜湖铁画世界一绝,以锤代笔、以铁当墨,手工锻造三百年,使墨铁流光溢彩,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瑰宝。芜湖现有4A级景区7处,3A级景区8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既有花海石林、小桥流水,又有十里长街、万亩荷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理想的旅游休闲胜地。

    四是综合交通,优势明显。芜湖临江达海,是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和南京的第三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水路十字结点城市,5条铁路在此交汇,3条高速在此相连,远洋航线直通4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是海峡两岸首批直航港口之一。芜湖港是长江流域第五大港口、中国最大的内河煤港,港口货物吞吐量7600多万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合肥骆岗机场距芜仅1个多小时车程。以芜湖为中心,4小时陆路交通半径内,覆盖40多座大中城市、3亿多人口的消费市场。

    五是全面转型,加快发展。近年来,芜湖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财政收入286.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0亿元,分别增长31.3%和33.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13元,分别增长15.1%和17.7%。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第二位。“十二五”以来,芜湖全面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强市、统筹城乡、开放合作、和谐发展五大战略,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五大现代服务业之一。

    中国经济网记者:芜湖如何发展旅游休闲城市?

    姜四清: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把芜湖打造成为具有滨江山水园林特色的文化旅游名城;实施了“三产兴市”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三产兴市”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等举措。设立了“三产兴市”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强化旅游规划体系建设,先后完成了《芜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芜湖市旅游饭店业发展规划》、《芜湖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各县区和重点旅游景区的规划逐步完成,产业规划体系进一步确立。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方联动、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努力打造精品。为满足不同层次休闲旅游的需求,市委、市政府“独树一帜、勇于创新”,加大了对重大休闲旅游项目的招商力度,前有奇瑞闪亮登场,后有方特异军突起。先后建成了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第四代高科技主题公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大提升了芜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此同时,加大旅游景区建设力度,马仁奇峰、丫山花海石林、大浦乡村世界、阳光半岛旅游度假区、天门山、芜湖徽商博物馆、怡龙生态园、天奇山庄、五华山等景区建设日新月异。一批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酒店先后建成与运行,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三是创新体制。为促进芜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市政府于2010年12月2日注册资本金3亿元,成立了芜湖市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按照“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机制,市场化运营”的总要求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原则,由旅游投资公司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融资,规划新建一批旅游项目。目前,范罗山民间收藏博览园、鸠兹豫园、芜湖古城、龙窝湖、长江旅游等项目正有序推进。旅游投资公司将在加快芜湖旅游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完善城市休闲功能。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休闲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芜湖在着力提高城市化水平,将城市与旅游休闲功能建设一体化发展,先后投入120多亿元用于显山露水工程,新建和改建了11个城市公园,在主城区新建了13座旅游公厕,投资50多亿元建成了芜湖科技馆、芜湖大剧院、星光灿烂大剧院,芜湖博物馆、展览馆也正在建设中,这些项目呈现出规模大、特色显、针对性强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旅游休闲功能。与此同时近3年来,为城市增添绿地千余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7.27%,绿地率为34.0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9.62平方米,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五是加强对外合作。芜湖先后加入了长三角旅游城市合作组织、南京都市圈、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等区域旅游合作组织;与大连、太原、枣庄、西藏山南、亳州等20余座城市签订旅游合作协议,积极参与旅游合作分工。市政府领导每年参加南京都市圈市长高峰会和长三角旅游城市高峰论坛,共同推进旅游信息、旅游市场等一体化建设,积极参与《南京都市圈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南京都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

    中国经济网记者:芜湖如何进一步发展旅游休闲城市?

    姜四清:坚持政府主导。当前旅游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据测算,未来10年我国旅游产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这给我市旅游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抓,积极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投资发展旅游的新路子,努力营造人人都是旅游环境的浓厚氛围。

    不断改善旅游环境。旅游业是融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群体,因此,旅游开发必须体现旅游产业的群体性和系统性。芜湖将充分利用“十二五”时期一大批重点交通工程建设的契机,构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改善我市旅游的可进入性。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文化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红色旅游,促进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等产品的设计开发,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水平,使每一个游客在芜湖都能游得赏心、吃得放心、购得顺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

    加大宣传促销。芜湖要成为中外游客理想的旅游目的地,除了有良好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环境外,还要有细分化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不断扩大的知名度。要按照境外宣传重吸引、国内宣传重造势、市内宣传重动员的总体思路,整合旅游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营销,实施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营销战略,开展有计划、有重点、有主题的宣传促销活动,将各具特色的个性化旅游产品进行设计组合包装,向世人展示芜湖的城市魅力和旅游新形象,全面提高芜湖市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旅游行业属“窗口”行业,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旅游诚信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石,要发展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机构,通过协会运作方式对全行业进行组织、督促、规范和协调,提高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公信力”和“满意度”,逐步建立行业信用档案,发动行业自律力量抵制市场不良现象。进一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旅游就业培训与人才资源的开发,建立旅游人才集聚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的旅游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芜湖最佳休闲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徐晶慧)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