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石家庄4月24日讯(记者雷汉发、通讯员申卫霞) 日前,在行唐县南桥镇北龙岗村西磨子坡、西南阳坪坡近千亩荒坡上,今年新栽的3万余棵核桃树已经发出嫩黄的新芽,一片片核桃林成方连片,如列队的士兵排列整齐,与毗邻的玉亭、城寨6个乡成方连片的核桃种植呼应连带。至此东起南桥北龙岗西至翟营南掌头,绵延24公里的丘陵地带,形成一道亮丽的绿色屏障,为该县及省会的生态保护将长期发挥屏障作用。
行唐县属太行山浅山区,地处省会西北风向通道口,是防止风沙入侵省会的第一道生态屏障。多年来,该县开山植枣,绿化荒山,山区群众靠发“枣财”走向富裕。但由于丘陵地带的土质不适合枣树生长,又因干旱缺水,这一带一直是绿化造林、农民增收的薄弱环节,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今年,该县确定了建设省会东部“绿肺”的战略目标,把绿化造林重点向丘陵转移,“经济帐”与“环保帐”互惠双赢,规划“十二五”期间在丘陵地区建设十万亩优质核桃林带。
地处浅山丘陵区的南桥镇葛仙庄一度为如何致富迷茫。2003年,该村在县林业局上班的康义峰承包村里的60亩石窝坑,县林业局专门从正定南化林场选调2000棵“辽系”薄皮核桃苗,无偿支持康义峰开荒创业尝试。去年,康义峰几经改良进入果期的600多棵核桃树产核桃2000多斤,收入近3万元。“因为改良品种,盛果期延迟,60亩核桃园再过4年既可全部进入盛果期,到那时收入更可观。”康义峰不无自豪的说。如今全村100户400人种植核桃800亩。
种植核桃到底能给群众带来多大收益?康义峰这样算了一笔账:一亩荒坡次地,常规栽上33棵核桃树,进入盛果期后,年产核桃1000斤,按平均售价3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15000元,扣除生产成本3000元,每亩纯收益12000元。“比靠天吃饭种地强多了。”康义峰说。
资本逐利核桃,离不开政策的适时引导。该县制定了《行唐县“十二五”期间核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规划到2015年,在丘陵地带利用荒坡、次地、河岸、沟渠,发展核桃种植10万亩,对栽植300亩以上的村,每挖一个坑,补贴0.5元,栽植一株核桃苗补贴1.5元。
开发荒坡石坑、种植核桃以求增收致富的不仅仅是葛仙庄。如今,玉亭乡、城寨乡、上方乡、北河乡、上碑镇、翟营乡等6个丘陵区乡镇,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薄皮核桃产业中来,“两头(翟营南掌头、南桥北龙岗)包抄,中间(其余乡镇)开花”的核桃产业格局已全面形成,目前全县薄皮核桃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万多亩。
核桃产业带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其生态效益也十分可观。根据测算,十万亩核桃基地全部建成后,丘陵区森林覆盖率将由目前的20%提高到30%以上,净增10多个百分点。“利用旱薄荒地发展优质核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与棉粮争农田,和农业长远发展规划不冲突。”县林业局局长赵建才说。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