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6日,芷江侗族自治县土桥乡驻村联户干部陈其飞(右二)在其联系户杨世川的烟苗大棚里讲解病虫防治知识。今年来,该县大力推行“干部驻村联户实现全覆盖”制度,联户干部围绕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 “三送”活动。截止目前,共开展群众劳动技能培训1.2万人次,为群众办实事1315件次,为8.2万余户农户建立了民情台帐。
(记者 刘麟 通讯员 龚卫国 摄)
3月25日,夜,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临口镇石壁村,村民石通珍正在粉刷墙壁,这是一个一家三代4人靠夫妻俩养活的家庭,且夫妻俩还长期患病。走进门的县委书记杨先容听说他家的春耕农资还没着落时,当即在这座吊脚楼里连夜召开座谈会,现场解难。
这是记者行走在三湘大地上随意捕捉到的一个镜头,像这样“深入基层解难题”的干部身影在三湘大地随处可见。春风、细雨、花红、草绿,交织成一幅江南春景。今年,淅淅沥沥的春雨特别眷念三湘大地,开春以来,连续40多天的阴雨天气使三湘四水沐浴在春雨雾霭之中,别具一番春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又到一年春耕时,湖南省30万多名机关干部住村入户,帮助农民解决春耕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一张张亲切的笑脸,一声声热情的问候,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让农民兄弟在迟到的春天中最先感知到了融融的春意。
4月16日,连续多日低温阴雨天气的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终于盼来了好天气。为抢农时,该县土桥乡驻村联户干部纷纷沉到田间地头帮助群众闹春耕。土桥村村民杨世川今年计划扩大烤烟种植面积,发展到130多亩,“扩大规模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我一时半会去哪筹钱呀?”正当杨世川一筹莫展之际,由芷江县土桥乡派到土桥村的驻村干部陈其飞来到杨世川家,得知杨世川遇到了难题,他及时与该乡信用社联系,主动为其做担保从信用社贷出10万元发展烤烟。“如今资金问题解决了,今天赶着天气好,他还特意来到我的烟苗大棚里,又是讲解病虫防治知识,又是为烟地起垄、盖膜,真正是我们农民兄弟的贴心人啊。”杨世川告诉记者,烤烟面积扩大了,就此一项,今年的纯收入就在15万元以上。听到杨世川对自己的肯定,陈其飞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他告诉记者,在走访中,他会把他了解到的农业生产、群众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纪录在他的民情“台帐”中,逐一解决。记者了解到,今年来,芷江县推行“干部驻村联户实现全覆盖”制度,广大党员深入到艰苦偏远、百姓需要的地方,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目前,全县共开展群众劳动技能培训1.2万人次,为群众办实事1315件次,为8.2万余户农户建立了民情台帐。
这仅仅是湖南深入开展的“走访群众听民声,深入基层解难题”活动的一个缩影。2月15日上午,一辆辆贴着“下乡工作队”、“下基层工作组”等标识的汽车从湖南省委缓缓开出,首批500多名来自湖南省直200多个单位的党组、党委负责人和干部代表带着自己的行李,分赴基层驻村入户、进行蹲点调研、结对帮扶。从此,三湘大地上多了一批“穿梭在田间、服务面对面、满脸开心笑、满身泥土香”的特殊农民。“我的工作点在益阳桃江,这次主要任务是学校用车安全治理,然后再开展其他一些贴近民生、解决困难的活动。”背着雨衣、胶鞋等下乡必备工具,湖南省教育系统干部曾四清难掩出发前的激动心情。
记者了解到,根据中央关于“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要求和湖南实际,湖南省委决定从2月中旬在全省开展机关干部“走访群众听民声,深入基层解难题”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坚持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组织各级机关干部深入乡村、社区、企业、项目工地和科研、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民生保障、新农村建设、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办实事、解难题。“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服务,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真正做到带着人民群众的期待下去,带着人民群众的满意回来。”在启动仪式上,湖南省委书记周强说殷切寄语下基层的各级机关干部。为了做到工作阵地下沉,爱民作风下沉,政策落实下沉,湖南省委出台规定,要求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并对各级党政干部每年的调研时间作了硬性规定,省级领导干部不少于30天,省直各单位领导干部不少于45天。
身入基层,“心”入群众,在广阔的三湘大地上,新一轮党员干部下基层、接地气、摸实情、办实事、解民忧的热潮蓬勃兴起——
临澧县制定了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工作纪律并编成易懂易记的顺口溜小册子,发放给1357名乡村机关驻村队员,“入村干部要牢记,警钟长鸣八严禁”成为驻村干部挂于嘴、记于心的行为准则;
邵阳县在县乡干部中推行骑自行车下乡,一辆辆自行车成为“政策宣传车”、“民意收集车”、“矛盾化解车”、“技术指导车”、“扶贫解困车”、“党群连心车”……
江华瑶族自治县把“记民情日记,办群众实事”作为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抓手,县里要求干部每月深入基层的时间不得少于10天,随时随地把群众反映的和自己看到的热点难题问题写成“民情日记”,并通过撰写调查报告等方式,将收集到的社情民意每个月向县里反馈。全县3000多名机关干部目前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共撰写民情日记15000余篇,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等方面问题1000多个。县城管局在社区调研得知,由于公交车不经过县城冯乘路段,造成附近居民出行不便。局领导将这一问题记入“民情日记”,不到一星期,就上报到县政府常务会,由相关部门迅速对公交车线路规划进行调整,将该路段纳入3路车线路,并投入300万元,新增公交车20台。县农办干部在涛圩镇了解到生猪规模化养殖面临场地和资金短缺问题,便把这一情况写成“民情日记”上报。第二天,县政府就组织开展银企洽谈,106户养殖户申请到了小额贷款。
4月上旬以来,涟源市高级农艺师严梦来风雨无阻,一直驻守在伏口镇和六亩塘镇的帮扶点上,下田指导育秧,传授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开春以来,像他一样驻守地头传播耕种技术的涟源本土专家共有186人。这批专家坚持以联点村为中心,以点带面,开辟了“农情服务直通车”。现场指导早稻种子催芽和机械插秧技术,传授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水稻育秧技术、家禽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等。驻桥头河镇、七星街镇、湄江镇等乡镇的农技专家举办了春耕田间课堂,现场培训农机操作能手310人。
目前,湖南省有90%的乡镇、85%的村建立了群众工作站; 30万名机关干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收集意见和建议33.4万条,筹集帮扶资金8.71亿元,援助物资价值4.34亿元,为民办实事11.64万件,帮扶困难群众达54.13万人次,确保湖南省每个经济欠发达村和每个困难企业都有干部驻点联系、结对帮扶。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