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行动"成就上海石化低碳高速发展

2012年06月25日 14: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上海6月25日讯(记者吴凯 沈则瑾)到今年6月,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创建40年了。6月18日,记者走进塔罐林立管道纵横的上海石化,去感受一个致力绿色低碳发展的现代石化企业的魅力所在。

    “十一五”期间,上海石化通过方案梳理和论证,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整治行动,总计约投入10亿元,使厂区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中少了许多石化企业常有的恼人异味。

    工业污水能否变身可用清洁水?

    当年选址杭州湾畔建厂,水资源自觉地履行起节水减排相对丰富是重要因素。但上海石化自觉履行节水减排的企业社会责任,提出每年新鲜水用量、污水排放量同比削减的更高目标。2011年,两项指标同比消减10%以上,节约新鲜水300多万吨,减排污水200多万吨。

    “十一五”期间,上海石化完成了对涤纶部、化工部、腈纶部污水处理装置的集中管理,成立了环保中心污水预处理车间,“关口”前移,处理后的污水综合合格率达到99%以上。

    氧化污水站是水体排污大户,污水预处理车间“接管”后组成攻关小组,探明污水中COD(化学耗氧量)指标居高不下的原因,确定了工艺调整方案。一个月后,从该站出来的污水中,COD含量下降了26%。污水处理用电量下降了28%。

    为了让污水变身可用清洁水,上海石化一直在对含油污水系统进行综合治理,近年更加大精细管理力度,将含油污水中的浮油、浮渣等进行回收、回炼,再通过各种物化、生化手段,使经过综合治理的污水终于达标。

    为了让达标回用水有可用武之地。上海石化建有一套250立方米/小时的回用水装置,目前,该装置回用水同比增产近10%,今年前5个月同比多节约了近10万吨新鲜水。

    去年,上海石化着手将工业水、低硅水供水管线进行合并优化,腾出一条管线作为回用水管线。这样,回用水的使用区域、应用范围将更广泛,比如消防水、冷却水、容器试压水等,就可替代大量工业水,从而节约大量新鲜水。

    厂区异味能否两年消除?

    2011年初,上海石化领导层发出“两年内消除厂区异味”的铁令。很多人不信,“没有异味,那还叫石化?”石化行业具有高温高压特性,不少物料极易挥发且味道浓重。

    但有异味同时也说明生产运行系统存在物料泄漏,不利员工身心健康,对安全生产是一种威胁,还会污染大气环境。

    统一思想后,上海石化从三方面入手消除厂区异味:从精细管理入手,开展“堵疏结合”战术;引入先进的检测修理技术(即LDAR技术),全面查漏攻坚;加强对生产区域的环境监测,提高异味污染源监测能力。实施LDAR技术检测修理后,同样一个装置,可以实现密封、阀门和配件的VOC排放水平减少60%-80%。

    去年一年,上海石化共开展了36万余个密封点检测,高碳类有机物月平均值同比明显下降。安全环保监督部副主任郭志宏告诉记者,先行试点的芳烃部经过一年攻坚,已成为无异味示范区,炼油、化工、化纤、塑料等各个生产装置及公用工程系统,力争在年内全部消除异味。

    记者在厂区看到一辆移动监测车,正在作业的两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上海石化建有两个行业最先进的环境监测自动站,再加上这辆移动监测车,就能及时、准确、全天候24小时监测厂区任何一个点位、一个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并可实现监测数据联网。

    烯烃部安全环保处处长汪忠辉告诉记者,去年2号烯烃联合装置检修前,科技人员用了半年时间制定科学严谨的大修低排放停、开车物料回收方案,先将物料退尽,再在密闭状态下对塔罐内部实施氮气吹扫、蒸汽蒸煮,将气体全部回收,真正实现了“油不落地、气不上天”。

    百吨污泥能否减量变废为宝?

    1万吨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过生化和物化处理,会产生约10吨污泥。上海石化平均每天处理各类污水12万吨,高达120吨污泥不仅污染环境,处理成本更要占污水处理总费用的25%~65%。

    从2007年起,上海石化环保水务部的科技人员一头扎进“污泥堆”里,开展污泥减量科研攻关,向这一世界性环保难题挑战。2011年下半年,这项科研成果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该成果正进一步研究推进,有望实现工业化应用。

    据介绍,采用“解偶联法”,可使污泥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力提高数倍,污泥量减半,能减少大量无害化处理后填埋费用,节约大量土地资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2012年初,上海石化环保水务部发誓要用3年时间,将每年产生的4万吨污泥减到4千吨,也就是说,至2014年底,污泥削减量要达到90%。

    环保水务部将从精细管理和设备改造出发,减少污泥量的产生。同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让污泥变废为宝。精细管理措施包括优化生化装置工艺,进行污泥好氧减量;加强污水沉淀池、污泥浓缩池管理,确保污泥处理系统高效运行;设备改造的重点在于实施污泥脱水离心机的改造,实施污泥深度脱水。

    此外,把含有一定油污的污泥进行回炼,吃干榨尽其中的含油成分。最终,再把还具有一定燃烧热值的污泥,掺入到石油焦或煤炭中,作为企业发电燃料。燃烧后的废渣,经过无害化处理,作为水泥等工业建筑材料。

    经过这样几道环节层层削减,污泥最终能够达到减量90%的目标。

    能源综合利用能否实现减排增效?

    “十一五”期间,上海石化先后上马了33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年产120吨延迟焦化装置及配套项目等,进一步增强了含硫重质原油加工能力,提高了原油加工深度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年产60万吨芳烃联合装置、年产15万吨碳五分离装置,上下游结构更趋合理。

    此外,上海石化还充分利用具有自主开发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碳五分离装置,每年可将20多万吨乙烯副产品碳五,深度加工成为异戊二烯、间戊二烯、双环二烯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原料。上海石化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碳五化学工业研发生产基地,成套技术转让到了我国台湾地区。

    2007年9月,运行了30多年的热电总厂热电一站机炉停役。2008年初,热电总厂6号机组投用。这一重大举措对环境友好贡献巨大,节约了大量油、煤能源,解决了石油焦的出路,较好地解决了燃料动力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改善了环境质量。

    通过把有限资源投入到高附加值产品的项目建设和生产中去,上海石化逐步淘汰了零(负)效益、耗能水平徘徊在行业下游的生产装置。

    “十一五”期间,上海石化投入多个节能项目,炼化部2号乙烯老区裂解炉节能改造后,能耗由每吨750千克标油降到650千克,大大降低了乙烯生产成本,每年节约5.7万吨标煤。通过优化运行,上海石化消除了蒸汽“小白龙”现象。2号乙烯装置季节性排放了10多年的低压蒸汽通过短平快技改项目,得以回收利用。

    上海石化以技术进步提升节能水平,能源得到综合利用,实现了减排与增效的双赢。

    言论: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记者采访上海石化已有多年,这两年每次去都不见那个熊熊燃烧的火炬。原来上海石化在2009年全面打响了“消灭火炬”战役,至今已有近8万吨火炬气作为燃料气使用,置换出了其他宝贵的优质资源。

    记者知道,由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原因,乙烯装置大检修停车时,总有大量物料不得不“付之一炬”。但2011年该装置大检修停车时却一共回收了加氢尾油、石脑油、裂解汽油等13种物料1268.98吨,火炬只剩下小小的火苗在跳动,以致大检修结束,很多不见“火炬”燃起的人还在四处打探大检修怎么还不开始。

    经过此次大检修,上海石化的乙烯装置成为行业内少数几个有能力实施全流程物料回收的大型联合装置之一。这是上海石化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誓言“环保工作永无止境”的一个缩影。

    上海石化建设年代久远,许多装置设备在最初设计时理念比较落后,如今改造时难度相对更大。为了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上海石化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生产过程的环境保护和绿色环保产品的开发生产,舍得投入硬件设施,更重体制机制建设,节能节水减排治污或层层“设卡”,分级治理,或“关口”前移,抓好源头,自我加压终于赢来企业可持续发展,赢回“中华环境友好企业”光荣称号。

    记者获悉,“十二五”初,上海石化已制定了更高的环保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剑指未来,信心满怀,上海石化“绿色行动”在持续。

(责任编辑:徐晶慧)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