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新疆7月11日讯(记者 姜帆)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近十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下,新疆对外开放事业不断进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呈现出彩虹般绚丽的新姿。
循着乌洽会的三次升格,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新疆对外开放的华丽转身和展现出的美好前景。
一、展会连续升格视野更加开阔
承载着新疆人光荣与梦想的新疆国际会展中心,静静地矗立在红光山脚下。
去年新疆已在此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再过两个月,也就是9月1日至5日,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将如期在这里举行,鲜花盛开,客商云集的壮观景象将再次上演。
中国—亚欧博览会的前身是始于1992年的中国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乌洽会”)。
2008年是乌洽会发展历程中重要的转折之年。乌洽会开始由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使之成为我国主要的面向中、西、南亚和俄罗斯、东欧国家的国家级投资贸易综合性的展会。至此,乌洽会由地方性展会升级为国家级展会。
2011年是乌洽会发展历程中更为重要的转折之年。为进一步加强中国周边国家的全面合作,把新疆打造成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基地,我国政府决定自2011年起,乌洽会升格为中国-亚欧博览会。乌洽会从2011年起再次华丽转身,变成“中国—亚欧博览会”,真正成为国际区域性的综合展会。
从省一级的经贸洽谈会到国家层面的商贸平台,再到国际交流的盛会,新疆踏上了对外开放更高的平台,使新疆经济的发展融入到世界的潮流之中。
二、会展成果显著助推向西开放
乌洽会19年的发展历程,为推动新疆的对外开放,促进新疆的全方位对外发展功勋卓著。
有人说,乌洽会和新疆的经济地位是双向促进的。乌洽会提升了新疆经济的声誉,新疆经济的发展又为乌洽会的声誉夯实了基础。是乌洽会让新疆的经济全面对外开放起来,是乌洽会让新疆人的视野更加开阔起来,是乌洽会推动着新疆外向型经济全面开放,促进着新疆对外经济的全面发展。
19年来,乌洽会累计对外经济贸易总成交额达到396.5亿美元,国内贸易成交额达到1585.06亿元人民币,国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共有11586个,总额超过9400亿元人民币。
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实现对外贸易成交46.1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成交9亿美元。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除了延续乌洽会的“展览特色”,还注重发展合作理念的交流,期间举办了“中国—亚欧经济发展合作论坛”和八项论坛与专题活动,内容涵盖农业、旅游、新闻媒体、文化、金融等多个主题。
借博览会东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收获了一份巨大订单:向巴基斯坦出口1600辆天然气公交车。这是福田汽车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出口订单,合同金额超过10亿元。
三、枢纽作用凸显铸就丝路品牌
多年来,随着乌洽会的连续举办和不断升级,一大批新疆本土企业也在不断壮大并向国际市场进军。目前,新疆地方对外直接投资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有4家企业投资规模超亿美元,4家企业投资规模超过6000万美元,还有一批直接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正在谈判报备。新疆对外承包工程初步形成了以北新集团、西部钻探、特变电工、新疆第三建设、新疆送变电、吐哈油田等为骨干的境外工程承包队伍。同时,一批企业积极进行海外项目本土化经营尝试,海外项目本土化员工的比率不断上升。截止2011年底,新疆地方企业雇佣的海外员工数量已近万人,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进入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2011年,新疆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228.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0.7个百分点。再次突破2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实际利用外资3.35亿美元,增长41%;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9.72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达4.38亿美元,分别增长3.7%和17.3%,利用外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目前,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今年预计到会参展商、采购商将会超过5000人,比上届增加了25%左右,境内参展企业21000多家,增长了5%左右。为了满足展会期间服务的需要,乌鲁木齐市也正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去年新疆开通了BRT快速公交系统,今年正在日夜24小时加紧施工,“赶抢田字格”的道路工程,连通外环路和市中心的道路工程,满足展会期间嘉宾的出行需要。
中国—亚欧博览会,已成为新疆的一张金名片;新疆,已成为新“丝绸之路”上的一道绚丽彩虹。
(责任编辑:s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