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2日讯 (记者 佘惠敏) 今天下午,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科研人员、研究生代表座谈会,学习贯彻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潘教峰说,这次会议胡总书记明确提出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始终,说明我们国家已经到了一个更加需要依靠创新来提供发展动力的时代。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制建设,对科学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科院在1998年中央开始知识创新试点,为我们国家科技的体制机制改革积累了很多经验,包括人事制度改革在内的很多做法,成为目前国家改革的基本依据,起到了先行者和示范者的重要作用。但是同时,中科院面临的压力也很大,下一步要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比如,确实有必要进一步改革评价导向,不能以论文的数量作为评价依据,评价导向应更加重视实质性的贡献,重视成果的水平和质量。
各位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对于我国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家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就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畅谈了各自的思考和建议。
陈和生院士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中科院的定位问题,他希望中科院作为国家队,特别是基础科学研究的国家队,能够在科学定位上进一步突出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二是研究所管理体制问题,希望能够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以更好的适应科技创新。比如大科学装置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很重要的单元,但如果建设经费不足,就很难有科技产出。第三是人才问题,现在各类人才项目很多,但缺乏总体设计,容易造成不平衡,希望将来能够通过研究制定出更加科学的人才政策。
李家春院士希望中科院发挥自己的特点,做好知识创新跟技术创新的结合,前沿研究跟应用研究的结合,长期研究和短期研究的结合。希望对待海外归国人才和国内本土人才同样重视,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科技体制改革的促进,使得科研人员为国家做更好的贡献。
欧阳钟灿院士指出,希望能改变过去以论文、项目、经费等标准评价人才的方法。基础研究以同行评价为主,加强国际同行评价;应用研究应由用户和专家等相关第三方评价,产业化开发还有市场评价;此外应建立评价专家责任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引进人才时还应去除门户之见。
其他科研人员代表和研究生代表也分别就人才管理、改革科技评价体系、科研项目争取、研究生教育和就业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责任编辑: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