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地区人均收入增幅跑赢CPI 或为扩大内需提供空间

2012年07月30日 13:0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截至7月29日,全国有28个省(区、市)公布了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这28地区人均收入增幅均跑赢CPI涨幅。CPI数据向来与公众感受有一定的距离,而人均收入增长也存在“被增长”的情况,人均收入跑赢GDP、CPI,也很容易被理解为主动调控的结果。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均收入跑赢CPI更有意义。

 

 

28地区人均收入增幅跑赢CPI

 

 

    28地区人均收入增幅跑赢CPI

    截至昨天,全国有28个省(区、市)公布了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28个省(区、市)的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都在10%以上,而各省(区、市)CPI同比涨幅均在5%以下,居民收入增幅均跑赢CPI。

 

28地区人均收入增幅跑赢CPI



    沪浙京居全国前三

    各省区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上海、浙江、北京、广东、江苏、福建、天津等7个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689元,全国最高。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802元,排行第二。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154元,位列第三。在28个已公布的省区市中,青海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末位,为7848.41元。详细

    解读“人均收入增幅跑赢CPI”

 

    原因分析:


    工资上涨带动可支配收入增加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2012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涨,主要是因为近段时期居民工资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各地最低工资指导线的调整以及结构性减税政策也将影响各省区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加快。

    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快 拉高人均收入增幅

    这些年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然而垄断导致的行业收入差距,至今没有改变,垄断始终存在,新36条细则与社会期望也有很大差距。这样,垄断继续在拉大行业收入差距,人均收入之所以能跑赢CPI,垄断收入就是重要因素之一。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很快,人均收入即使跑赢了CPI,对人数最多的中低收入者来说也没有意义。

    CPI增速创出新低 不排除仍会“抬头”

    人均收入跑赢CPI,另一原因在于上半年CPI回落较快,但这种回落并不巩固,不排除后面CPI出现反弹。

    CPI之所以没有跑赢人均收入,原因在于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到了CPI数据。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各种“稳增长”措施的出台以及经济增速的企稳,CPI接下来很可能会重新“抬头”。即使经济增速继续放缓,也不排除CPI仍会“抬头”,因为不断释放的流动性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便是CPI高企。


    居民人均收入增长

 

   为扩大内需提供空间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能达到10%以上的速度,将会为扩大内需提供充分空间。

    长期以来,拉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一直是短板。近几年由于外需不振,刺激内需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央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拉动消费,各地区也纷纷跟进推出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当前“稳增长”被放在日益重要的地位上,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消费。

    据人社部日前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有16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9.7%。各地最低工资指导线的调整,是收入分配改革发挥作用的第一步。也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第一步。详细

 

   理性看待人均收入增幅跑赢CPI

 

    人均收入跑赢CPI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以及改善民生或民生负担的减轻,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受统计指标及统计方式的局限,包括人均收入、CPI在内的统计数据往往与公众的切身感受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同收入层次群体对于统计数据的认同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偏差。

 

    人均收入增长存在“被增长”的情况,CPI数据与公众感受也有距离———譬如,统计数据显示人均收入增速在10%以上,而很多人的实际收入增长根本达不到10%;再比如,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上涨2.2%,但从上海一个“家庭账本”来看,食品价格指数远超2.2%增速。

    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统计数据或许只是在纸上画的一张大饼,至于多少人真正能吃到这块大饼,则是另外一回事。这就需要通过统计改革,一方面揭开人均收入背后的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真相,另一方面让CPI计算细则透明起来。否则,看到人均收入跑赢CPI或GDP,多少令人产生“被幸福”的感觉。详细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