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寿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初见成效

2012年08月21日 22: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长寿区东源农业有限公司在园区栽种的在全国具有产果时间优势的晚熟柑橘。(中国经济网记者刘广滨/摄)

 

 

  记者走转改来到晚熟柑橘种植基地采访了技术工人袁树平。(中国经济网记者刘广滨/摄)

 

    中国经济网重庆8月21日讯 (记者谢兴 刘广滨、实习生马荣丽) 近年来,重庆市长寿区不断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龙头带动、科技推动、市场拉动,积极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柑橘、畜禽、蔬菜、水产四大产业已成为长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目前,全区柑橘种植面积已突破33万亩,总产量13万吨,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标准化晚熟柑橘基地;生猪年出栏75万头,饲养草食动物出栏43.5万头,蛋鸡和肉鸡养殖超过1500万羽,禽蛋产量5.2万吨,蛋鸡养殖继续引领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9万亩,总产量27.2万吨,建成全国最大设施蔬菜基地4700亩;水产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总产量2.5万吨,名优水产品率达到40%,建成西南地区最大有机水产品基地。2012年上半年,长寿实现农业总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051.63元,同比增长17.1%。

    在推进特色效益农业的过程中,长寿始终坚持以现代农业“三园”为综合平台,狠抓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园区具有集聚产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以“园区”模式为载体,充分利用长寿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结合原有产业基础,确定了大力发展在全国、全市具有比较优势的晚熟柑橘、沙田柚、奶牛生猪、设施蔬菜和花卉苗木等产业,实现了效益农业在园区全覆盖。

    长寿现代农业“三园”于2009年启动建设,2011年8月,长寿现代农业“三园”获评成为全国首批、全市唯一的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目前,现代农业“三园”已入驻企业56家,签约金额达53.52亿元,建成环道及主干道33公里,骨干水系项目18个,电力设施29处、增加供电3700千伏安,建成各类产业基地10.7万余亩,全部产业基地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120亿元。截止目前,园区内各类产业基地的平均亩产值在10000元以上,主要动植物良种及先进种养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产品商品化率超过70%。

    现代农业园区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使得大批农村劳动力人地分离成为自由人,重新进入市场参与现代分工。对此,长寿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术资格培训,变农民为农业产业工人,增加农民增收渠道。针对产业发展特点培训产业链条中所需的不同农业专业技术工人,给技术水平高、产品符合要求的农业工人颁发绿色证书,把其收入与技术水平联系起来。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参观晚熟柑橘种植基地时采访了42岁的技术工人袁树平,他告诉记者,现在园区种植的是“W.默科特”晚熟柑橘,已种植5年,每亩产量在4000斤以上,每斤价格最贵可买到10元,最便宜的也可卖到1.5元一斤,去年年产值达320万。目前,他已经在东源农业有限公司工作快两年了,每月有四五千元的工资。他们在这里工作的过程中接受了专业的技术培训,像他这样的技工有60人左右,到柑橘采摘季节,还会雇佣采摘工人300多人。此外,他还自己成立了“丰云龙果蔬专业股份合作社”,已有几十家农户入社,目前试种了200余株,如果成效好的话,今后会发展2000亩地种植柑橘。

    此外,沙田柚园区内的农民个体承包户张达明积极参加举办的农民技工培训工程,将学到沙田柚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管理过程中,其沙田柚含糖量从2000年的7%增加到2011年的12.5%,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已投产沙田柚果园50亩,年产甲级果4万个,纯收入29万元。2011年,“三园”覆盖区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909元,高出全区1.3倍,是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倍。

    长寿将继续以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园区”模式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重点,深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尽快实现现代农业全域覆盖的发展目标。

    预计今年内,现代农业“三园”全面建成,启动新一批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到2016年,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延伸完善产业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全区实现农业经济总产值35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到2020年,新规划园区基本建成,农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全区范围内实现现代农业园区全覆盖,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平。

    

(责任编辑:耿敏)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