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公共住房的未来”国际会议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行

2012年09月03日 21: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上海9月3日讯 (记者 李治国) 由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公共住房的未来”国际研讨会日前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成功举行,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局刘海生局长、中国房地产研究会顾云昌副会长、复旦大学许征副校长、复旦大学文科处杨志刚处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薛求知副院长,来自世界银行及美国、英国、瑞典、荷兰、匈牙利、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中国大陆等11个国家与地区的15位国际权威公共住房政策研究专家就公共住房问题展开讨论。本次活动还吸引了住建部官员、上海社科院、上海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各大高校的学者与专家,本次论坛也成为国内历年来有关公共住房方面高规格、大规模的国际研讨会。

    多元化探讨

    开幕式上,上海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刘海生局长致开幕词,并介绍了上海在“四位一体”保障房体系方面的构建思路、成绩与未来规划。中国房地产研究会顾云昌副会长则做了开幕演讲,他认为中国公共住房建设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情况,因地制宜,要做好科学规划。

    在随后进行的学术演讲中,香港大学城市规划系赵丽霞教授认为,在内地城市,仅仅提供公共住房是不够的,需有更多样化的政策手段。她建议,提高各级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的决心,增加居住地块的发展密度;开发出可循环利用的资金流;保障房供应者多元化;并建立一个较强的参与和咨询性质的住房管治体制。北京大学林肯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中心主任满燕云教授认为,要解决住房问题首先要解决土地政策问题和建立一个房地产税为基础的地方财政体系。香港城大叶毅明副教授认为在全球化时候,公屋的存在对城市中低收入人群至关重要。密西根大学邓岚副教授提出,可以通过金融创新包括税收减免的市场交易来吸引私人投资进入公共住房。台湾政治大学张金鹗教授认为,政治、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公共住房的发展。新加坡国大邓永恒教授提出,公共住房要取得成功,要有类似新加坡中央公积金那样的住房融资体系作为配合与支持。

    全球化借鉴

    次日,来自英国的Mark Stephens教授、荷兰代尔夫大学的Peter Boelhouwer教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Roger Andersson教授、法国社会住房担保基金主任Bernard Vorms,匈牙利城市研究所主任Joseph Hegedus分别介绍各自国家公共住房的最新发展、历史经验与教训。韩国首尔研究院副院长张英姬介绍了韩国首尔2012年8万套公共住房计划,其中相当一部分公租房是购买存量房而非新建,成本虽然相对较高,但受益者满意度很高。张英姬尤其提到,韩国公共住房很多项目不配停车位,以此屏蔽非真实住房困难者。

    当天下午,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副教授在会议最后报告了对2011年以来3600万保障房建设的一些初步统计资料汇总与效应分析,剖析了中国政府之所以在2010年之后开始大规模发展公共住房的动机。他认为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公共住房起到三个的作用:其一是民生作用,希望提供廉租房这样的低收入住房,增加公共服务投入,促进民生发展和提高社会稳定;其二是预防作用,希望通过提供大规模的政府主导和可控的公共住房建设,调控经济过快下滑所带来的硬着陆风险;其三是发展作用,希望大规模提供公租房这样主要面对新生技术工人和专业人员等城市新移民、帮助改善其居住社区环境、破解“双二元”难题。

    陈杰还通过总结研讨阶段各国专家的发言观点,提出,国际经验中公共住房建设最大的教训是,只考虑解决居住问题,却忽视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发展问题。他指出,发展公共住房,一定要努力避免低收入聚居;同时加强后期可持续管理;科学论证新建的规模性和空间布局;政府应该是公共住房的协调者和制度设计者,不宜做直接提供者;应该提供税收和金融手段鼓励房地产公司和非盈利组织发展非盈利性的社会住房;最后,公共住房要有货币化保障和专业化的公共住房金融体系配合发展。

    

(责任编辑:耿敏)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