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稻谷收购"钱等粮" 粮价依托"品牌米"

2012年09月25日 10: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武汉9月25日讯(记者魏劲松 柳洁、通讯员赵三志 雷少武 匡伟)金秋九月,辽阔的荆楚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浓浓清香。汽车行驶乡间小路上,一幅秋粮丰收登场的喜人画卷映入眼帘:公路两旁金色的稻田里,一台台收割机来往如梭;公路上,不时有堆满稻谷的汽车、拖拉机从眼前驶过;沿路农户稻场上,整晒的稻谷一片金黄,映衬着农民那一张张丰收的喜悦笑脸;在一家家大米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收购现场,一车车满载稻谷的汽车、拖拉机排成了一条“长龙”。

    稻谷收购“钱等粮”

    具有“粮仓”之称的湖北,是国家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省份。据调查预测,今年,湖北中晚稻收购量在80亿公斤,需要收购资金220亿元。

    增产增收,这是农民的期盼,也是国家实施秋粮最低收购价、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的原则所在。为履行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做好秋季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工作,当好农民增产增收的“保护神”,农发行湖北省分行针对今年湖北秋季粮食收购总量大,收购形势异常复杂、收购价格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实际,为力保不出现区域性的“卖粮难”和向农民“打白条”现象,湖北省分行按照“保收购、不保企业,保优质企业、不保劣质企业”的原则,以支持粮食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在全省确认了184家企业的中晚稻收购贷款资格,收购网点覆盖全省,并在主流媒体上宣传收购资金供应政策、公布具有农发行贷款支持的资格企业。同时,加强了对已取得贷款资格企业的收购行为规范、严格执行质价政策的监管,对售粮农民坚持做到优质优价、一手粮一手钱;对收购企业出现压级压价、超标准扣水扣杂、拖欠卖粮款等坑农害农等行为,一经查实,取消其贷款资格,实行严厉的信贷制裁。截至9月20日,全省农发行已投放秋季粮食收购贷款12.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8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3亿公斤。

    曾经被传说的“红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的仙桃市,今年稻谷实现了九年增。稻谷商品量达到3亿公斤。当我们来到稻谷收购开秤最早、收购速度最快的农发行仙桃市支行,问起稻谷收购情况时,行长曹运柏介绍说:“仙桃市以种植香米为主,今年由于风调雨顺,稻谷收购的特点是收割早、质量好,开秤早、价格稳;稻谷登场后,为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支行本着早调查、早申报、早投放的原则,确定了15家大米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2家粮食储备企业作为收购主体,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原则收购稻谷,做到‘钱等粮’。到9月20日,以投放稻谷收购贷款2.2亿元,收购稻谷5000万公斤,每公斤稻谷收购价达到2.86元,其收购数量、质量、速度均高于往年。”

    收购便民“多渠道”

    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出台,有效激活了收购市场的多元化。特别是在农发行收购资金这个“杠杆”的撬动下,国家储备库、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经纪人、粮食专业合作社形成了粮食收购市场的“多渠道”舞台。他们以各自的特点,为种粮农民提供便捷的服务。

    湖北仙源米业集团公总经理司经理刘朝霞介绍说:在今年已收购的稻谷中,60%都是靠经纪人走乡串户收购后卖给公司。与公司建立长期业务关系的经纪人有100多人。说着他指着一辆装满稻谷汽车说:“他从事粮食经纪人已经五年了”。

    他叫胡水生,是新礼仁口区的农民。五年前,随着农民青壮劳力的外出打工,许多种粮农户因缺乏强壮劳力和车辆,卖粮十分不方便。于是,他便自筹资金购置了一台汽车,当起了粮食经纪人。常年走村串户收购粮食,然后卖给粮食购销企业。

    “你收购粮食要跑几个村,一年能收多少粮食?”我们问道。

    他听后,指着满车的稻谷说:“五年前我用卖稻谷的钱卖了这台车,粮食收购旺季,就走村串户收购粮食,跑遍了方圆50公里。今年从9月10日开始,每天收1车,有6000公斤。已收购稻谷50多万公斤,整个秋季下来可收100多万公斤。”

    “每斤粮能赚多少?一年能收入多少?”

    “平均两分钱。”他笑着说:“我们走乡串户收粮,方便了缺劳力的农户,赚点辛苦钱。虽然一个秋季下来可以赚3、5万块钱。

    看到他满身的灰尘,黝黑的脸庞,不难看出他作为粮食经纪人的艰辛。可他们用自己的艰辛赢得了农民、自己经济效益的“双赢”。

    沙洋县“全国粮食百强县”之一,是湖北省实施“一袋米”工程的主产区。今年,中晚稻播种面积85万亩,产量达6亿公斤,商品量达到5.5已公斤。为确保了秋季稻谷“收得进、销得出、有效益”。农发行确定了10家企业作为稻谷收购政策性支持企业,将投放收购资金3亿多元。

    为方便农民卖粮,粮食产业化加工企业均采取与稻谷专业合作社签订订单农业、组织经纪人收购、种粮大户卖粮等多种渠道方便农民卖粮。

    在位于沙洋县城郊的凤池粮食实业有限公司稻谷收购现场,我们见到马沟村稻谷种植大户兼稻谷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皮成元。

    他看上去精明能干。当我们问起稻谷种植情况时,他仿佛打开了“话匣子”,如数家珍地说:“今年,全家承包了120稻田,亩产达到600多公斤,在9月初以前就将7万公斤稻谷卖给了凤池粮食实业有限公司,每公斤收购价是2.74元,加上公司给的每亩优质稻种植订单补贴200元,总收入近10万元。

    见他满脸兴奋,我们不解地问道:“凤池实业公司能够给每个签订优质稻种植订单的农民补贴200元吗?”

    “能呀!”,接着,他解释说:近几年风池牌大米畅销市场后,公司没有忘掉农民。按照抓基地、带农户、签订单、保原料、抓技改、提质量、争品牌的经营方针,与种植大户、稻谷专业合作社签订产销订单;对签订优质稻种植订单的农户、专业合作社除实行供肥、种子、管理、耕种、收购“五统一”外,专业合作社将收割的稻谷按照订单协议统一卖给风池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后,每亩还补贴200元。

    “你们的稻谷专业合作社有多少农户?”我们又问道。

    他听后,脱口而出:“专业合作社有雷场、马沟、友好三个村、近400户参加,专业合作社统一购置了收割机12台、插秧机16台、整田机8台、拖拉机56台,实行耕田、种植、收购、销售“一条龙”。今年,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收获优质稻8000多吨,比去年多1000多吨。

    介绍到这里,他按赖不住激动的心情,连连称赞说:“没有企业打造的品牌大米,没有稳定的销售市场,稻谷专业合作社就经营不下去!这些都是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给我们农民带来的增收利益、带来的福音!

    粮价依托“品牌米”

    在湖北,打“粮食品牌效益牌”已成为实施“兴粮富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晚稻又是湖北粮食的“主打品种”。因此,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在履行“两轮驱动”信贷支持战略中,先后支持了700多家粮食加工企业按照“公司+农户+基地+订单”的模式走粮食品牌发展之路,如今全省已有100多个粮食品牌赢得市场,“粮食品牌效益”已成为湖北粮食增产、加工增效、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在仙桃市新沟镇仙源米业公司我们看到:办公楼的门头上“从源头抓质量、确保食品安全”的红色条幅,十分醒目。宽敞稻场上,前来卖粮的农民、粮食经纪人,川流不息,十分忙碌。公司经理刘朝霞指着正在等候过磅的车辆说:“每天一早一晚前来卖粮的人比这多几倍,最多时仓库前后排着上百台车辆。”

    接着,他又介绍说:几年来,在农发行的支持下,公司以“仙源牌”大米为品牌,致力于打造品牌、培植品德、提升品位,走“品牌发展、品牌带动”之路,取得显著成效。公司生产的“仙源”系列产品,先后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著名商标”、“放心大米”等十多项殊荣。打开了广东、深圳、四川等大米市场。公司有了“品牌效益”后,按照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以质论价的经营原则敞开收购稻谷,并做到边收、边加工、边销售,既提高企业资金周转使用效率,又以粮食品牌的市场效益为依托,带动粮食的收购价格。

    说着,他带着我们走进正有序进行新收稻谷加工车间,只见宽敞明亮的加工车间堆满了五颜六色包装袋的大米。刘经理见我们为之好奇,他满脸笑容地介绍说:对今年已收购的1.2万公斤稻谷,全季计划收购稻谷1.5亿公斤,每公斤稻谷收购价稳定在2.86元左右,每公斤可为农民增收3角钱。对收购的大米做到“勤收快销”;同时,为提高大米的市场占有率,采取不同区域不同包装颜色的方式进行促销。指着他一堆堆五颜六色的包装大米说:“那些红色的包装是销往四川、绿色包装销往深圳。


    听了刘经理的介绍,我们不仅被企业家的营销智慧而钦佩,更为他们运用“品牌效益”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稳定粮食市场的积极贡献而由衷地赞叹!

(责任编辑:徐晶慧)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