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湖北省分行支持水利建设 做好"水"文章

2012年09月26日 14:2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武汉9月26日讯(记者魏劲松 柳洁、通讯员陶俊洁 赵三志) 素有“洪水走廊”、“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浪打浪”的洪湖水成为湖北鲜亮的印记。为了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水乡泽国,作为政策性银行的湖北农发行,创新多种信贷模式,做好“水”这篇大文章。截至8月底,全省农发行水利贷款余额达到47.9亿元。

    南水北调:为了一江清水

    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淹没区和核心水源区,做好淹没区的移民安置配套设施建设、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等工作,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和水质安全的基础性工作。

    当记者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坝上第一县――郧县,在郧县污水处理厂看到从城区管网收集来的浑浊污水,在水泵的动力输送下,顺着指定的线路,沿格栅、沉淀池、生化处理池,一步步改变了颜色,从最后一道工序流出来的水,已经完全清澈透明。

    为了保护汉江水质,郧县污水处理厂于2008年10月12日开始投资兴建,2009年11月27日投入联机试运行,2010年11月26日顺利通过湖北省环保厅的检查验收。

    郧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是一个吃饭财政。面对南水北调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环保民生工程,十堰市农发行发挥信贷引领和资金集聚效应,累计发放6.8亿元贷款,促成了全市环保项目融资目标的实现。到今年底,农发行支持的7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填埋场建成并投入运营,基本解决了南水北调污水处理难题,为“一江清水”设立了一道道“滤网’。

    林水共生:支持新型农村建设

    洪湖市属于典型的平原湖区,前些年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荒沟死渠水质严重污染,成为远近闻名的“血吸虫窝子”和“水窝子”。

    为了支持地方农田水利建设,农发行通过提供林权质押贷款的等优惠政策,主动联合当地民营造林企业——湖北昌兴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开创了“清沟洗淤、疏渠造林,林水结合、公司运营”的平原水网造林新模式。

    林水共生的模式即由公司按照水利部门的统一规划疏洗河道沟渠,并获得河渠两岸的造林权,由农发行向昌兴公司发放贷款6800万元,以两岸的林权作贷款抵押,以林木未来销售收益弥补通渠清淤、苗木管护、贷款本息等支出。

    林水共生使得昌兴公司近年投入的近亿元资金有了良好的回报,昌兴公司总经理胡兴江告诉记者,目前昌兴已清洗河渠400多条,总长1500多公里,造林500多万株,改善农田灌溉10多万亩,绿化县、乡村公路12条。企业在每公里沟渠两岸种植的5000株意杨,10年成材后可实现收入50万元,扣除全部支出后可创收25万元。此外,当地农民不仅能获得护林收入,而且能通过在林地中套种瓜种豆、在水渠中养鱼养鳖创收。

    创新模式:谋求“治水”方略

    实践表明,城镇基础设施光靠地方财政投资是不现实的。通过BOT或BT模式吸引民间资本,与政府一起投资于小城镇的公共设施建设,是当前加快包括污水处理、安全饮水在内的城镇公共设施建设的有效手段。

    湖北省农发行副行长吴亚平指出,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支持地方政府采取BOT或BT模式,通过企业行先期投资、银行贷款支持、政府逐年补贴的方式,加快县域城镇污水处理和安全饮水设施建设步伐,可以有效减轻地方政府投资的压力。

    黄陂区是武汉市的远城区之一。近年来当地政府计划通过BOT的模式引进武汉凯迪水务有限公司,对原有的水厂、输水管网进行改建、扩建。但由于地方资金不能到位,导致双方的合作迟迟不能实施。得知这一情况,当地农发行在充分落实风险保障措施的前提下,发放贷款3.8亿元,支持地方政府落实合作协议,加快项目实施进度。通过项目的实施,水厂的供水规模达到4万吨/天,修建管网达578.71公里,彻底解决了当地8个乡镇场、251行政村,20个社区,64万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责任编辑:徐晶慧)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