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采访期间,记者曾在高雄佛教圣地佛光山小住几日,体会“出家生活”。
“过堂”是一定要体验的。中午,我和丛林佛学院毕业生黄郁涵一起排队走进云居楼,食堂里约有千名信众,其中还有几个“外国和尚”。音乐响起,信众双手合十唱起佛乐,十几位戴着围裙的僧侣开始分饭,我看了眼前的饭菜:豆腐青菜,一碗粉丝汤,还有一只小小的香蕉。
唱完歌开始吃饭。饭菜的味道相当“朴素”,吃了几口便索然无味,我放下碗筷,但旁边的黄郁涵小声说,“饭要吃干净。”佛光山法师常说,“要对饭菜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过堂还有个规矩,要等到最后一个人吃完饭,大家才唱歌。
在佛光山行走,会遇到许多出家人,不论认识与否,他们都会微笑着向你点头致意。“他们的笑容是真诚的。”黄郁涵是我在佛光山偶遇的一个女孩。她曾在佛光山丛林佛学院读了几年书,毕业后到了一家幼儿教育机构做老师。黄郁涵告诉记者,留在佛光山的师兄师姐们“才华各异”,“每个人都有真功夫。”
此言不虚。记者在佛光山居住的几天里,恰好赶上两年一度的“亲属大会”。在迎接僧侣亲属的欢迎晚会上,有动感音乐、热歌劲舞;还有和尚编排的幽默话剧,表演逼真,场上笑声不断。不得不说,这颠覆了我对“出家人”固有的“呆板”印象。据说,佛光山的星云大师年轻时还是“灌篮高手”。“在佛光山,许多僧侣都多才多艺。”佛光山人间通讯社社长妙开法师笑着说,“在他们安静的外表下,都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几日小住,让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正所谓“修身养性,无欲无求。”
(责任编辑:遁去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