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台湾又现诈骗新招 到宅验血让民众破财

2012年11月03日 13: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3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北一沈姓男子日前遇到自称医院人员可免费抽血检查,再以填验血单为由,调包银行存折后盗领。台当局刑事部门今天(3日)说,这是诈骗新手法。

  台当局“刑事局”说,住桃园沈姓老翁日前在家遇到1男1女,自称是到家免费验血检查的医护人员,之后以填验血单为由,向老翁索取印章和银行存折,并调包存簿,盗领10万元(新台币,下同)。

  被害老翁向警方报案时说,1男1女衣衫笔挺,身上还带着血压计,让他误以为是医院派来医护人员,没想到却因此遭骗。

  台“刑事局”说,陈女日前上班时,遇到自称是医事检验所员工的男子登门,男子谎称受当局委托推广癌症筛检,可免费现场抽血检验,陈女觉得事有蹊跷,当下想确认身份,男子支吾其词,陈女婉拒抽血检查。

  但陈女同事就没那么好运,因为未进行查证,便答应对方抽血检查,不料现场抽完血后,对方竟改口索价要支付2000元检查费,由于独自在家,为免惹上麻烦,只好花钱消灾。

  台“刑事局”说,抽血是医疗行为,有人谎称“登门到府免费抽血检查”除违反“医事检验师法”等法规外,也是新的诈骗手法,民众应提高警觉,除明确表示拒绝,可向当地卫生、警政单位举报。

(责任编辑:遁去的一)

鍒嗕韩鍒帮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