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汽车节能环保低碳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在长春举行

2012年12月10日 10: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长春12月10日讯(记者李己平)2012年12月9日,第150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中国汽车节能环保低碳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在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宾馆隆重举行。

    论坛由中国工程院与吉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吉林大学、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承办,著名汽车专家、吉林大学郭孔辉院士担任论坛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郭孔辉、林忠钦、钟志华院士,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教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李骏博士先后在论坛上作精彩报告。包括13位院士在内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吉林省副省长王化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也出席了论坛并致辞。

    工程技术创新对于促进自主创新跨越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作用日益凸显。在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正面临极大挑战。汽车低碳技术及其产业化是当今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前沿,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汽车低碳技术自主创新已成为我国应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挑战、成为汽车强国的重大举措。在此背景下,举办此次论坛,旨在通过推进汽车低碳技术自主创新,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步。论坛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技术为主题,紧扣社会热点和科技前沿问题,充分发挥中国工程院最高学术机构的学术引领作用,为工程科技界专家、特别是企业和高校的专家人才提供讲台,推动我国新兴技术和学科发展,为汽车产业的综合实力提升提供富有价值的学术建议。而论坛选址在有着汽车城美誉的长春举行,也同样别有深意。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作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报告;郭孔辉院士作了“汽车节能低碳化问题”的报告;林忠钦院士作了“薄板绿色制造及质量控制”的报告;钟志华院士作了“车身轻量化、低风阻节能低碳”的报告;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教授作了“低碳汽车中先进材料与加工技术”的报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李骏博士作了“中国一汽‘蓝途’低碳汽车动力技术自主创新”的报告。

    郭孔辉院士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一个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能源、资源和环境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紧迫,以科学技术为重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汽车工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他期望以此充分发挥该论坛的学术启迪作用,围绕低碳化这一国际化竞争的前沿技术,广泛交流,充分研讨,为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多学科融合、引领汽车产业科学发展发挥作用;通过院企结合,凝聚集体智慧,发挥工程院的战略咨询、服务政府决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以战略性高度、世界性的眼光和创新性的思维,总结共识,提出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建议。

    据悉,中国工程科技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150余场,是我国工程科技领域交流最新科技成果,促进工程科技领域重大方向性、前沿性问题研究,提高我国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平台,目前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已成为工程院最具学术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之一,对我国工程科技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sandy)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