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小土豆大乾坤 甘肃定西因土豆蛋名扬天下

2012年12月17日 09: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记者 李琛奇 姜帆 谭辛

 

在甘肃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有限公司的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位科技人员正在做马铃薯淀粉的试验研究。 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帆摄

 

    过去的定西,曾因“苦瘠甲于天下”出名;现在的。

    12月4日,“东西南北中同步建小康”西部的甘肃采访组抵达兰州。我们选择的第一个采访点是定西市:这个以土豆闻名的城市,十八大之后在土豆产业的发展上又有什么新的举措,小土豆将怎样带领300万定西人踏上小康之路?

 

 

在甘肃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公司副总经理王艇弘(中),正在给记者介绍马铃薯变形淀粉涂料等产品中的应用。 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帆摄

 

    (一)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迎着冬日的暖阳,我们乘车从兰州出发,行进了约100公里到达定西。沿途我们看到公路两旁的山坡上都是梯田的样子,梯田上是整齐排列的小树。

    顺着盘山公路,我们进入了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乡大坪村。这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然而今天的荣耀,却是几代大坪人用20年的时间,肩扛手推,硬是将一梁三面坡修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水平梯田的功劳。在村委会的展示厅,我们看到了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历史故事,感觉土豆顽强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似乎正是大坪人、定西人的真实写照。

    村民说,我们在梯田里种土豆,产量高,收入也好,这几年我们种的都是脱毒马铃薯,产量和收入一年比一年有增加。

    脱毒?为什么要大力推广脱毒马铃薯种薯呢?

    定西市宣传部副部长李敬告诉我们,土豆是马铃薯的俗称,在营养学家的眼里,土豆是完美的食品,但是其自身带的病毒会通过种薯遗传给下一代,造成产量降低,薯块变小等,通过组织培养、脱毒等过程可以清除薯块里的病毒。因此,要把马铃薯做成大产业,首要解决的瓶颈就是种薯的问题。

    从1996年开始,甘肃定西市把马铃薯产业列为当地第一大支柱产业来开发,由自给自足到规模扩张,再到产业培育,直到打造“中国薯都”,马铃薯已成为定西农户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今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25.46万亩,单位产量居全国首位,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到67.3亿元。













(责任编辑:sandy)

閸掑棔闊╅崚甯窗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