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业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刘广滨/摄

91岁的智绍英老人说“住在这很舒服,随时可得到护理员的帮助”。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广滨

来自南岸区、沙坪坝区和长寿区的养老人员坐在一起“摆龙门阵”。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广滨
中国经济网12月16日重庆讯(记者吴陆牧 刘广滨)15日上午,位于重庆市璧山县的重医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全国首家大型公立医院主办的养老机构。据重医一院院长任国胜介绍,与传统养老院不同,该护养中心将依托重医附一院的医疗护理技术和仪器设备,为入住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保障,实现“医疗、康复护理、养老”全程无缝连接。这是重庆第一家拥有全智能化老年服务体系的老年护养中心,老人的安全在这里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全名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养老院一床难求的现象在国内多省市出现,重庆市民政局数据显示:重庆城镇养老床位缺口达4万张,老年人去哪里养老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截至2011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共有40868个,却没有一所养老机构由公立医院开设,养老院缺乏最亟需的医疗配套条件。
在上述背景下,重医附一院自筹资金创办了集医疗、护理、养老和康复于一体的新型老年护养机构——青杠老年护养中心。
据任国胜介绍,该中心背靠缙云山脉,坐拥150亩水库和70000余平方米的环境景观,由普通护养区、临湖护养区、临湖疗养楼、学术交流中心、老年医院等构成,拥有完备的医疗、生活、娱乐和运动设施。项目分三期建设,目前建成投用的一期项目共有526张床位,完全建成后将拥有3000张床位,成为重庆市首家大型五星级综合性养老机构。
据悉,住进老年护养中心的老人,每人手上会佩戴一个腕表,它是由护养中心和专业公司合作研发的。护养中心信息办吴垚介绍,系统根据参数的设置能够实现对每个老人的定位功能,能很好的监护老人的安全,护理人员也可以根据这个功能对老人在不同活动区域所呆时间的数据分析哪些老人可能对哪项活动更感兴趣,从而更科学、合理地为老人制订护养方案。
吴垚还提到,当老人在护养中心入住时,护理人员是否尽责地照顾了老人,是否会发生异常情况等都会成为老人家属的忧虑,而这个忧虑在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得到了解决。中心引进了远程视频探视系统,在征得老人和家属同意后,可实现本地远程探视,远程抓拍、语音对讲等功能。
亲人可以通过浏览器选择远程探视链接点击进入探视页面,就可以实现与老人的对讲视频模式。“我已经在养护中心呆了5个月,相比自己在家,在这里,我被照顾得更加细致入微,还可以随时“和家人实现对讲,感觉心情好了很多。”重庆民政系统的退休干部83岁的刘爷爷告诉记者。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在护养中心入住,不同的房型收费不一,如刘爷爷入住的双人间,每个月收费2600元,费用包含换洗各种衣物和床被等,每天还有医务人员进行简单的身体检查,一旦发现异样,会立即对老人进行更加全面的检查。
今年87岁的老人杨嫦赢,是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的第一批“客人”,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骨质疏松治疗仪上进行理疗,她表示对这里的环境很满意,由于子女工作压力大,以前她是一个人居住,来到护养中心后感觉很舒适。据了解,除医疗外,康复护理类的项目都是免费的,老人在护养中心可尽情使用各种设施设备。
除了拥有完备的医疗设备,青杠护养中心还有齐全的生活、娱乐和运动配套设施,门球场、台球室、沙弧球室、图书馆、网吧、水疗中心、足疗中心、超市、银行、商务中心、美容美发等设施一应俱全,可以满足老人对养生、文化、保健、医疗、休闲、娱乐的需求。护养中心为每位老人量身定制了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照护规划,全面提升老人生活质量,让老人拥有独立自主,有尊严的优质老年生活。
记者从重庆市民政局局长刘涛处了解到,目前重庆的养老机构和重庆老龄化人群的配比还不到位,缺口较大,为了促进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关爱老人的行动中来,民政局出台了各项鼓励措施,其中,每个民营养老机构新增设的床位,政府会补贴4000元,补贴一次性到位。
刘涛随后表示,青杠这个护养中心的创办,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医疗机构服务的补充,满足老年社会的需求,给特殊群体提供了服务,让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优质养老机构。
(责任编辑:s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