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17日在京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城镇职工养老金收不抵支省份达14个,收支缺口达767亿元,高于2010年,并开始向少数省份集中。随着未来这些省份当期的结余状况进一步恶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正遭遇统筹层次低下的“死结”。
养老金缺口达767亿
报告显示,在32个统筹单位中(31个省加上新疆兵团),如果剔除财政补贴,2010年有17个收不抵支,缺口达679亿元;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虽然减少到14个,但收支缺口却高于2010年,2011年达767亿元。其中,辽宁和黑龙江的缺口均超过100亿元,天津、新疆兵团和吉林的缺口均在50亿-100亿元,河南、陕西、江西、湖南、广西、上海、海南和重庆的缺口均在10亿-50亿元,河北的缺口达1.62亿元;在18个征缴收入大于支出的省份中,广东仍高达519亿元,浙江、江苏、北京和山东也在200亿-300亿元。详细>>>
或致地方财政崩溃
在社保碎片化和人口流动矛盾加剧的背景下,部分积累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必然陷入了“东部获益中部受损,新城获益老城受损”的境地:资金聚集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老工业基地和人口流出大省则负重不堪。首个参与“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的省份辽宁再也无力承担养老金短缺的压力,三年来不得不每年借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用于统筹账户当期发放,且借款数额逐年增大,2011年借支达76.8亿元。根据社科院开发出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指数”,养老金结余状况恶化已经影响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东北三省以及天津、上海在指数的“可持续”指标的排名中占据了最后五名,存在较大隐患。
对于未来变化,报告预测,“收不抵支”的现象向少数省份集中(尤其是老工业基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上老龄化加速的影响,预计未来5年这种问题将进一步加剧,且征缴扩面的“窗口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省份财务失衡的现象。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赵文祥认为,随着老龄化加剧,未来的补缺压力更甚,“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地方财政将面临崩溃的危机。”详细>>>
养老金结余患“补贴依赖症”
报告强调,很多地方政府热衷于制定“补缴政策”,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扩大当期基金收入,弥补支出缺口,但却又加大了未来支付风险。在发布会上,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表示:“这种得益于政府补贴的基金累计结余的快速增长,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他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经济增长将进入结构性减速的通道,财政收入的增长也会相应趋缓,指望长期财政补贴的代价显然会越来越高昂。
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透露,到2011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2.5万亿,但个人账户实有资金2703亿元,空账金额高达2.2万亿元。由于空账规模巨大,在做实个人账户上,地方政府显得力不从心。《报告》指出,由于投资体制没有改革,存银行的保值方式必然会导致出现巨大的贬值风险;即便结余规模超过千亿元的几个省份,仅靠自身形成的缴费沉淀也不可能做实个人账户。
报告认为,在不考虑财政补贴的情况下,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养老保险缴费收入资金流的收入、支出、管理与核算的层级)是解决这些省份养老保险失衡的根本途径。详细>>>
官员: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
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解决养老金收支失衡的问题,仅依靠提高部分省市的财务支付能力不过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其财务可持续性问题,因此,根本途径仍在于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
“应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全面落实基本养老金的省级统筹,同时要研究制定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的思路和方案。”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副司长符金陵表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宏观方面来推动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化改革,并从政策设计上加以完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徐延君指出,国家应从整体的层面考量,并且做出全局性的安排:“要加快推进全国的基础养老金的统筹,而且这个统筹要坚持事权、财权一致的原则推进。此外,目前世界各国中社会保险完全靠征缴来运行的并不是很多,相当一部分国家都有财政补助。我们认为扩大财政补助的规模在中国应该说可能性是很大的。”
此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指出,在《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之后,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和制度要素。对于目前养老保险收支方面存在的一些地区的基金收支失衡问题,应当在相关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框架内,立足于养老保险制度客观环境和现实条件,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行途径。详细>>>
(责任编辑:韩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