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特别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写进报告,说明我们国家对妇女发展的高度重视。建国至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我国的政治生活当中,并在不同的岗位上施展拳脚。
各地县处级以上女干部比例均达20%以上 来自中组部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女性干部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比例有所上升。2009年,全国省部及以上级干部中,女性为11%;地厅级干部中,女性占13.7%;县处级干部中,女性占16.6%。这个比例在2000年时,分别为8%、10.8%、15.1%。
纵观各地,县处级以上女干部的比例基本达到20%以上。如重庆,截至2011年底,党政机关共有女干部4.22万名,占干部总数的25.7%,占比超过1/4。其中,全市县处级以上女领导干部数量为2007年的3.4倍,省部级干部有5名,厅局级干部有422名,县处级干部有6887名。
云南全省的公务员中,女性比例占到29%。其中厅级、县处级干部分别占总数的14.5%和15.57%。在全国范围内来说,任用比例处于中等偏上。
而作为首都的北京市在女干部任用比例上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其中,处级女干部比例占到30%,局级占到20%。县处级以上女干部比例达到50%。
中国女性官员任职情况特点呈现四多四少
虽然我国在女性干部的培养和任用上一直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实际情况是:在中国,女官员尤其是女高官仍处于稀缺状态。女性在中国正职省长中的比例,30年来维持在约3%的水平。
中国的女性官员在任职情况上大致有四个特点:
一是正职少,副职多。调查显示,女性领导干部在整个领导干部队伍中,所占比例虽有所增加但仍然比较小,而且担任副职的多,担任正职的少。调查中,在回答“您是否为一把手”的问题时,70%的女性领导选择“否”。事实上,无论是市直党政领导班子,还是各区县、基层的党政领导班子,女性领导为一把手的所占比例都不高。
二是处级以下多,局级以上少。女性领导群体仍存在明显的“玻璃天花板”现象,副处的男女比例相近,而正处级男女比例差距大,局级的男女比例更是相差悬殊。
三是业务型多,政界领导型少。女性领导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许多都是在专业业务领域从事领导工作。这种“业务型多,政界领导少”的现象,也从另一角度说明女性人才参政议政有待加强。
四是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高层次女性领导中,年龄普遍偏大,年轻干部所占比例偏低。在所调查的局级女性领导中,有28.1%的女性领导在50岁~55岁,所占比例最高,而40岁以下的局级女性女性领导仅占8.7%,不到十分之一。
女干部任用程序不透明致公众"习惯性"质疑 受制于长久以来男权社会的影响,女性在政治社会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2011年以来,一大批新提拔起来的女干部受到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这批干部之所以受到关注,第一是因为她们年轻,第二则因为她们是女性。在网上,对她们的形容多为“80后县长”“美女副市长”之类的词汇,而对她们的快速升迁,人们的目光中,有的是羡慕,更多的则是质疑。
年轻女干部的提拔遭遇舆论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现实生活中,官员升迁的暗箱操作确实存在,人们对女性官员快速升迁的质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公众对官员任用程序不透明的焦虑。过多的“潜规则”“拼爹”等反面例证一再撩拨大家敏感的神经,才导致人们形成了对年轻干部特别是女干部的“习惯性”质疑。
“年轻女干部们之所以遭受质疑,其实有一些深层的社会原因。”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在公布女干部任命时,一定要公示,要把简历,把破格提拔的原因说出来。”
隐蔽性的美容腐败致女性官员抱有侥幸心理
现如今,女性的某些特质,在改善政府新闻形象、与媒体打交道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经得到认可。一批优秀的女干部代表也深得群众的信赖与爱戴。然而,不得不重视的是,近年来女干部队伍中也出现了贪污腐败的现象。而与男性官员腐败不同的是,这些现象往往以女性的某些特点为掩护,构成隐性贪腐。
今天一则“北京12名女性官员落马,美容会所成贪污高发地”的新闻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这则消息透露,这是北京市检察机关首次查办发生在美容会所里的系列贪污、受贿案件,共立案13件,其中12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均为女性。
办案检察官剖析,这一系列因美容而发生的贪污、受贿案件均实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而女子美容会所里的高消费又将常人拒之门外,脱离了监管。这种新型的“美容腐败”潮流极具隐蔽性,使得很多女性官员抱有侥幸心理。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