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据报道,深圳首开先河,推出该市最后一批经济适用房,广东、江西、河南等省此前已经明确停止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北京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停止发展经济适用房,但在实际执行保障房的政策时,经济适用房的重要性已经弱化。由此看来,经适房正逐渐退出住房保障体系。自经适房面世以来,一直毁誉参半,经适房或"转型"或"叫停"引发众多思考。
全国多地停建经适房
深圳停止经适房建设
深圳住建局近日推出该市1811套经济适用房,这将是深圳提供的最后一批经济适用房。根据深圳当地政策,这1811套经济适用房将面向两类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出售。这两类群体具体是指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申请中符合购房条件且尚未购房的家庭,以及经市政府批准的符合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的其他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2012年福州已暂停五城区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受理
福州市政府2012年10月16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配租配售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确定了新的福州市五城区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的准入条件和标准。据介绍,《意见》下发后,16日起已暂停五城区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受理。对于《意见》下发前已受理尚未实施保障的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家庭,其准入标准适用2011年公布的相关申请条件。详细>>>
江西:已停止新建经适房困难户购公租房仍享低保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与管理,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据悉,从2012年开始,江西省基本已经停止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主要推行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三房合一”的建管模式。详细>>>
经适房或将退出历史舞台 面世以来毁誉参半
几乎从经适房诞生之初,问题和质疑就一直伴随着制度的发展。如初期经济适用房保障人群错位,多数经适房落入有较高购买能力的群体手中等。提供虚假证明、伪造资格情况不断,腐败案件时有发生。
郑州市房管局规划和住房保障处处长冯荣智回忆,最初,经济适用房并不像现在这么抢手,2006年到2009年,由于与商品房价格差从每平方米几百元扩大到两三千元,经济适用房开始逐渐“受宠”,同时由于准入门槛较低(企事业单位人员大都可纳入保障范围)、收入认定程序简单等原因,申购经济适用住房“井喷”。在供应方式转变期间,存在着企业自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销售与政府“摇号”供应并存的现象。而且,有部分企业为解决建设资金紧张问题,自留房源、违规销售,有人通过提供虚假的收入、户籍或婚姻证明,骗取购房资格,也出现了倒卖经济适用住房的问题。
2011年、2012年,郑州市共有2404户家庭被取消经适房购买资格,5462户家庭被取消了廉租房保障资格。详细>>>
经适房为什么问题层出不穷?
专家表示,表面上看,一是规划选址和建设把关不严,选址偏僻,质量有待提高,导致人们弃购经适房。二是在准入审核关口,政府部门难以准确掌握居民的实际收入和财产情况,各部门之间信息无法联通共享,公示制度也常常流于形式,难以做到真正的公平,发生了骗购和权力寻租等问题。三是管理部门人员紧张,仅凭一个街道两三个工作人员,要完成所有经适房申请对象的资格审核、复核和对房屋的管理,难免有疏漏。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能提供产权的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巨大的价格差,带来利益空间。专家表示,只要有这样的利益空间存在,少数人寻租的冲动就不会消失;只要有这样的价格差存在,就会有人想钻漏洞。详细>>>
经适房建设 或"转型"或"叫停"引思考
提出的停建经适房、发展廉租房和公租房的思路对于全国保障房制度改革当不乏启迪意义
有专家认为,对于当前经济适用房在审核、分配、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仍应着力加强准入审核和监督管理,尤其是建立起多部门联动的信息共享机制,堵塞住房保障资格申请及核查方面的漏洞。同时,针对保障房的立法进程应该进一步加快,以改变住房保障制度规定还停留在法规、规章层面的尴尬现状。
住建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上海、青岛、陕西等地已经建立了家庭收入核对中心,探索金融、证券、工商、税务、保险、住房公积金、产权管理等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起了家庭收入(财产)审核机制。深圳市建立了“九查九核”工作机制,对住房保障申请家庭的户籍、车辆、住房、保险、个税、存贷款、证券、残疾等级及优抚对象等9个方面进行严格审查。这些措施在制度层面进一步加强了审核的准确性。详细>>>
有社论认为:“在先天设计存在缺陷、制度修补又无法扭转乾坤的情况下,现在是拿出决断,对经适房果断叫停的时候了。深圳首开先河,让经适房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否会和深圳其他改革措施一样,在全国引发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深圳提出的停建经适房、发展廉租房和公租房的思路对于全国保障房制度改革当不乏启迪意义。”深圳市用“安居型商品房”替代经适房的做法,实际上就是一种改革创新的尝试和探索。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