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55%地下水遭污染 监管治理责任尚不明确

2013年02月22日 09:3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2日讯 连日来,“山东等地企业将污水用高压水井压至地下致水污染”的消息备受关注,近日公益人士邓飞微博爆料称,在山东潍坊,化工厂、造纸厂将致命性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逃避监管,而地下排污法已在很多地方悄悄进行多年。一时间,“地下排污”就成了众矢之的。

    昨日,中央电视台报道,据国土资源部的调查,2000年到2002年,我国有超过60%的地下水资源是属于1到3类的标准,而到了2009年,我们看水质四类和五类的已占到了73.8%,不到十年的时间,这两个数字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2011年,调查显示,全国城市55%的地下水是较差至极差的水质。

    在水污染问题正处在风口浪尖的当下,日前发布的《环保部环境风险调控“十二五”规划》中有这么一段话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多个地方出现饮用水危机,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

 

    地下水污染治理已迫在眉睫。

    地下水缘何被污染?

    中国地质调查局1999年开始,开展了为期10年的《全国地下水与环境综合评价》项目。

    调查发现,全国拥有地下水开采井500万眼,有310多个城市以开采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北方山区及山前平原地区水质较好,中部平原区较差,滨海地区水质最差。全国有31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饮用水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5000多万人在饮用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地下水。地面污水渗透、海水倒灌、垃圾场渗漏等等都是城市地下水被污染的根源所在。不少垃圾填埋场,由于防渗措施不到位,对周边地区的地下水污染严重。中国环科院研究员赵章元指出:“像城市里常见的地下油库、地下输油管,也经常发生渗漏,污染地下水。”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城市地下水的水质恶化。主要是由于排污造成的。这十年来水污染装抗日益严重,主要是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治理污染的投资跟不上。照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环保的投入应当占到GDP的2%以上,但现在环保的投资最高也就是1.6,1.6、1.5左右。

    地下水污染治理难题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冷罗生表示,我国规范地下排污方面的法律主要是《水污染防治法》,但这部法律中许多技术性条款,诸如监测标准、水质标准、水环境容量等规范严重滞后,现实中就出现了立法赶不上变化,法律不够用的现象。(据《中国青年报》)

    此外,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监管责任不明确,也是导致监管缺失的一大原因。目前,我国的地下水管理与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主管部门等,这些部门之间的权限划分不清晰。

    另外,地下排污是造成地下水的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危害极大;但是地下排污的监管查处难度之大非同寻常。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副教授蔡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污水一旦被注入地下,基本无法处理,谁也不知道它在地下的反应速度、流向、氧化过程等,会不会渗透、泄漏,也无从得知。对于这种情况,王灿发教授也介绍到,偷排的污水的行为也是非常难的,比如像辽宁曾经有一个污染的企业,偷偷地排污,环保局就是查不出来。最后找地矿部门勘探的仪器查了很久,花了40多万元,才把这个排污管道查出来了。

 

    打井灌污已形成地下产业链 治理迫在眉睫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但是,在很多企业眼里,这条规定不足畏惧。

    据中国证券报道,2000年以来由于政府明令禁止私自打井开采地下水,山东潍坊的当地传统居民饮水井的打井业一度低迷,但近年来突然兴盛起来。原因就在于不少打井队暗地接起了帮企业打排污井的生意,且这门生意已渐渐形成一条颇具规模的地下产业链。

    对于企业打井排污,监管查处往往也只能做到罚款了事。有不少专家认为,应当引入行政问责制,对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决策官员,除了撤职罢官外,还应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除此之外,也有专家建议,建立环保信息公开平台,便于社会监督。

    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所长李复兴则强调,公众要学会保护自己,掌握饮水知识,树立饮水安全意识和监督举报意识,而不能当水盲。“要知道80%的疾病都是由水引起的,水盲比文盲可怕,但目前水盲可比文盲多。”李复兴说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