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城镇化是其中之一。政府工作报告将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作为政策选项之一,李克强副总理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种种信息表明,城镇化将成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
过去城镇化所面临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日前召开的政协委员谈推动科学发展记者会上指出,以往城镇化过程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第一,粗放。城市的规划粗放、建设粗放、管理粗放,导致大量资源能源的损耗。比比皆是的大家都可以看到,耕地占用过多、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等,这已经成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
第二,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现在城镇常住人口虽然已经超过7.1亿人,但是我看了一下,世纪之交2000年的时候,那时城镇总人口是4亿6千万人,12年来增加了2亿5千万的城镇常住人口。这2亿5千万新增城镇人口绝大多数都没有他所在城市的户籍,其中最主要的是农民工占大多数。农民工进城以后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不少人已经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十年、八年时间或者更长,但是他仍然没有取得城市定居居民的身份,很多必要的公共服务都没有能够享受。所以下一步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认真解决人口城市化的问题。
第三,城市扩张非常快,现在接近有670个城市,还有将近2万个城镇,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增加的倍数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城市的布局,以及城市和城市之间,城市和城镇之间,它们的体系和功能都不够明确,因此造成了很多城市的功能不能互补,城市的面貌千城一面,这些情况都应该引起重视。
上半年将出台城镇化发展规划
6日上午,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上说,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扩大内需潜力之所在。实现城镇化,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不仅仅要看它的速度、它的规模,更要看它的质量和水平。
张平表示,要实现城镇化,一是要搞好城市布局,大中小城市都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要适当地控制特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大力地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二是要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三是在城市群的布局上要和资源、环境能够相适应;四是让已经转移的农村人口逐步融入城市生活,尤其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要逐步提高服务水平。
“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张平透露说,顺利的话,今年上半年就有可能出台,“规划的目的就是要引导中国的城镇化能够有序、健康地发展,把城镇化蕴藏的内需潜力和改革蕴藏的红利结合起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公安部副部长:流动人口有望落户长期工作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在全国政协召开的“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回应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推进城镇化涉及的户籍制度改革问题时表示,公安部正着手多项工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详细
城镇化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 中西部将育新城市群
据新华社电,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6日表示,城镇化发展规划的编制思路将“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具体来说,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城镇居民生活品质;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市间分工协作,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责任编辑:吴肖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