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南京5月8日讯(记者陈莹莹)清明节是茶叶价格的分水岭。“3月24号的茶800元一斤,4月14号的茶500元每斤。”姚云根说。老姚是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人,在太湖边开了一间小门脸销售自家的碧螺春茶。吴中区东山、西山两镇,是碧螺春茶的发源地和传统产区。
“老话说,过了清明不打霜,可今年的4月7日,溧阳还是下了霜,几乎打掉了剩下的绿茶和白茶。”常州溧阳市天目湖“沙河香茗”茶厂厂长雷成竹说,今年,春茶的成本涨了、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却有所下降。
今年的倒春寒,对江苏多个茶产地的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以采茶工为代表的人工成本的大幅上涨,又给茶园主人带来不小的压力;公务消费的减少,迫使茶商们开始转变销售思路。今年,春茶的价格走势怎样,市场反应如何,茶农和茶商们又有什么样的举措和应对方式呢?记者来到苏州、常州、镇江等多个茶产区进行探访。
成本涨了又涨高端消费减少
苏州东山镇茶农洪立全家里有1亩多的茶树,到目前为止,一共收了100斤左右的鲜茶,以每斤150元至180元不等的价格被茶厂收购。4斤左右鲜茶被炒制成一斤干茶,市场售价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而用8斤鲜茶的单片芽尖做成的一斤精品碧螺春,售价可高达3000多元。
和这里其他茶农一样,洪立全的茶园也采用了茶树和果树间作的方式。这种古老的种植模式,让茶树沾染了果树的芬芳,也使得碧螺春茶回味香甜。但因为果树经济价值高,这里的茶农往往只采一季茶。
“4月底枇杷丰收,之后就是杨梅和苹果,清明后我们就不采茶了。”洪立全说,人工成本上涨,是洪立全最头疼的问题。采茶工人大多来自安徽、四川,每天的成本在110元左右,较往年高出不少。
作为碧螺春的主产地,东山、西山两镇每年的茶产量在150吨左右,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很高。苏州东山茶厂董事长柳荣伟说,茶叶并不愁卖,今年,他还从苏州农行贷款500万元用于收购茶叶。然而,高档茶的销量却比往年明显减少。“去年,5000元一斤的精品碧螺春我们卖了500到800斤,今年只卖了100斤左右。去年,上万元一斤的精品茶也能卖出20多斤,这在今年根本就不敢想象。”柳荣伟说。
在常州的溧阳市,雷成竹的茶园因为不能及时招到足够的采茶工,只能眼睁睁看着新鲜的嫩叶从“宝变成草”。“在正常情况下,我的工厂的200亩茶园需要500名采茶工,但今年只招到200个。”雷成竹说。
一方面,制茶工人和采茶工人的工资分别同比涨了20%和15%;另一方面,是
一场场倒春寒让茶园减产50%。雷成竹算账说,以往公司所销售的“沙河香茗”牌绿茶,每斤的售价在700至800元不等,成本在400元左右,今年虽然成本增加,却只能卖到600元左右。而白茶也从去年的2000元每斤降到1500元左右。按照今年的情况看,一亩茶园的净收入,仅在1500元上下。
“公务消费、企业购买自用、社会零售,这是销售的三大渠道,前两者占了大半以上。”雷成竹说,“八项规定”出台后,公务消费的茶叶量大幅度减少。
市场的反馈也从一定程度影响了茶农,今年溧阳绿茶的收购价就从100元每斤跌至七八十元。
对于镇江南郊茶场的主人谢成彪来说,今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虽然人工工资涨了近一倍,但是投资几十万元的一套日本防霜设备却让他占尽了先机。“今年的倒春寒,我的10多亩茶园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明前茶的产量还比去年增长了10至20%。”
谢成彪说,他的明前茶因为抢先上市,价格基本和去年1600元每斤持平。光靠打这个时间差赚得的利润,就完全收回了设备的投资成本。
渠道拓了又拓区域品牌不可少
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茶农、茶商怎么办?
柳荣伟在产品上动起了脑筋。
清明节后采摘的茶叶,被制成再普通不过的炒青茶,以百元每斤左右的价格销售。柳荣伟的东山茶厂请了福建的师傅,将鲜叶加工成红茶。这样来可以说是一举三得:红茶制作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高,更省事;每斤红茶的单价在300元左右,同样的原材料,产品增值数倍;也充实了茶厂的产品线,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做好载体,不约而同成为茶商们新的着力点。
2010年,柳荣伟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江南茶文化博物管,免费对外开放。博物馆每年的客流量达10多万人,带动了1000多万元的茶叶销售。
“高档茶的市场占有量下降时,我们需要迅速作出调整,来弥补这部分损失。”柳荣伟说,他们不但引进了红茶和颗粒茶生产线,而且放宽了代理商的标准,更是要进一步利用茶文化博物馆这个平台。
无独有偶,今年3月,谢成彪的“林隐茶文化博览园”也正式立项开建。这个投资4000万元的项目,是镇江市首个专门展示茶文化的博览园。
“林隐”两字,取自谢成彪注册的“林隐白茶”。在这个博览园的构想中,制茶车间采用透明玻璃墙,方便游客观赏;旁边将是茶艺表演区,在茶苑的茶廊中展示茶文化——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园观光、制茶参观与体验、茶文化普及与推广、茶艺表演、茶产品采购、林果采摘在这里融为一体。
“有了品质、做好品牌,再把他们展示出来。茶叶是不愁卖的,自然会有人主动找上门来。”谢成彪信心满满。他说,下一步,镇江还应当加大区域品牌的宣传力度,这比任何个人的努力都有效。
“从整个镇江茶产业来看,还是缺少叫得响的主打品牌。”谢成彪说,虽然区域品牌“金山翠芽”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和苏州的洞庭山碧螺春、溧阳的天目湖白茶、浙江的安吉白茶相比,依然显得弱势了些,完全可以利用合力,打包把镇江的茶产业做大。
和谢成彪一样,雷成竹也肯定了区域品牌的影响力。
“溧阳的白茶和绿茶品牌很多,但大多在江苏区域内发展。在目前的大趋势下,茶叶必须拓宽营销思路,必须走出原产地。”雷成竹说,自己的“沙河香茗”品牌已经在苏锡常地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但真正要走出去,还是必须得依靠区域品牌的力量。
无论是苏州的“洞庭山碧螺春”,还是镇江的“金山翠芽”、浙江的“安吉白茶”,都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溧阳市有白茶1万多亩,年产量130多吨,“天目湖白茶”也已经纳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范围。
(责任编辑:s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