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因爱而聚 汶川地震祭奠中的沉默者(图)

2013年05月13日 11: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图祭奠活动结束

  默哀中的孩子

  郑海献花

  

    中国经济网绵阳5月12日讯(记者 房金)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纪念活动于上午8时许在四川北川老县城遗址举行,来自各界人士共500多人向不幸牺牲的同胞和救灾英雄们默哀,献花的同时并深深的鞠躬。现场,相聚了许多沉默者,他们因爱而聚。

 

    就在离祭奠遗址的500多米远的地方,一个坐着轮椅的小伙深情的望着现场。他是北川人,512汶川特大地震时他还是一名北川中学高中生,不幸负伤失去了双腿。现在已经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当记者问这些问题时,他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他一只手持着菊花,另外一只手转动轮椅,慢慢的,滑动到512汶川地震纪念碑前,两手紧紧的握着菊花,双眼紧闭,表情凝重,身体往前微倾,默默的一动不动,在低回的小号声中默哀。一个60秒,两个60秒,三个60秒,他开始抽泣!张开双眼,用手擦拭了一下,往前滑动一步,将菊花使劲的往前祭台上一扔,就此结束了,但他的泪还没停止。

 

    他叫郑海,现住在北川新县城。地震后回来过两次,如他所说,一般不想回来。他开口问答问题了,但很简短。他觉得这里经变了,这里应该安静一点;自己也变了,由孤僻变开朗了许多。他还微微的说道,只有亲身经历了,才有真实的体会。现在很珍惜身边的家人与朋友,因为自己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