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最难毕业季:多地遭遇就业、招工两难并存矛盾

2013年05月22日 08:1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中国经济网综合报道 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创历史新高。而由于经济形势严峻,用人单位招聘计划下降了10%-15%。据媒体报道,广东今年高校毕业生中签约率不足五成,上海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29%,北京地区更是只有28.24%。对于毕业生来讲,这样的数据是“惨淡”的现实,然而与此相对的是屡见报端的各地招工难现象。

 

    就业难遭遇招工难

    一边是求贤若渴的用人单位,一边是的初出茅庐的求职者,企业招工与应届毕业生就业“双难”结构性矛盾困扰着全国多个地区。

    据《解放日报》报道,前几日,韩国贸易协会上海代表处在上海人才市场举办“2013在华韩资企业人才招聘会”,三星、乐天、现代、SK、巴黎贝甜、好丽友、乐扣乐扣等80余家在华韩企参与招聘,提供了600多个岗位,涉及贸易、流通、会计、行政、人事/劳务、IT、市场营销等29个领域。然而招聘市场冷热不均现象延续,银行等大型知名企业是众人争抢一职,而技术人员、餐厅服务员等一线岗位则难以招到理想人选。

    据《武汉晚报》报道,武汉地区28万高校毕业生中有13万人在汉找工作,有10万个岗位缺口,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武汉的人才市场上面临的整体形势却是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并存。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山西的一场大型招聘会上,近140家企业提供了近两万余岗位,仅有5100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据了解,与往年相比,今年进行招聘的用人单位大多提高了自己的薪酬待遇,一些制造企业招聘的技术工人工资涨幅更是高达50%,普通文职岗位的底薪都超过两千元。山西某民营企业的人事主管表示,后勤、行政、销售……缺人的岗位很多,但很少有对上眼,怕是很难完成这次纳新任务。

    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状况调查显示,2013年上半年,北京市企业用工需求较2012年下半年有所放缓,但企业对劳动者的需求数量仍然较大。

 

    “双难”问题出在哪里?


    “双难”背后显示出的是招聘企业用人观及求职者择业观不相匹配的现状。

    随着各地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对员工的专业技术、文化素质等要求相应提高。一些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职业技术培训难以有效开展,导致企业需求和劳动者之间难以匹配。

    据了解,多数大学毕业生对于难以找到合适岗位的原因归结为“薪酬没有预期高”、“专业不对口”、“拒绝苦力活”等原因,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年轻求职者的择业观也是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之一。

    专家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愿意从事简单的服务或操作类职业,就业期望值高、创业愿望不强,加之大学教育重学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与企业及社会就业需求不对口等问题造成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破解“两难”需要“三力”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山西省就业促进条例》3月1日起实施,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此外,还加大职业人才培养力度,2013年,将重点培训急需紧缺行业技师、高级技师6000人,其中,政府补贴的技师、高级技师名额为4000人。

    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认为,要想破解就业难题,大学生要进一步调整就业观念,以更加开阔的眼界到更大的范围放飞梦想。学校也应加强宏观形势的判断,在专业设置和学生培养方面更有针对性地发力。

    “这只是宏观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具体到企业和求职大学生个体转变观念。”人力资源专家张晓彤说,大学生要放低身段,准确定位自己。企业调低挑剔眼光,给应届求职者以发展和提升平台,担当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