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杨义宝:加快推进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

2013年08月28日 16: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保定8月28日讯(记者徐克强)河北省易县县委书记杨义宝日前接受中国经济网专访,围绕加快推进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等主题回答了中国经济网的提问。

 

 

易县县委书记杨义宝接受中国经济网专访。

    中国经济网:易县加快推进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有哪些优势?

    杨义宝: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不仅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拉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是现代服务业中最活跃的因素。易县通过强化旅游整合理念,做大旅游产业,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水平,加快推进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进程。

    旅游要发展,思路是前提。思路决定出路,一个产业的发展,必须确定科学的发展定位,完善正确的发展思路。易县位于环京津都市圈内的优势节点,三条高速公路在易县有7个出口,交通十分便利。易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生态良好,旅游资源尤为丰富,有可供开发的旅游景点145处,200多处古文化遗存遍及全县,现有国家、省和县三级文保单位40处,其中以清西陵、狼牙山、易水湖最为著名。基于这样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我们通过广泛调研和广泛论证,提出了建设“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确定了“千年古县、绿色易州、中等城市”的发展定位,为推进易县旅游产业大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旅游要发展,整合是关键。我们必须强化整合理念,引进战略投资商,尽快变旅游资源大县为旅游强县。

 

 

缅怀先烈,游客纷纷在狼牙山五壮士纪念雕塑前合影留念。

    中国经济网:易县加快推进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有哪些举措?

    杨义宝:一是坚持以规划引领开发。易县制定出台了《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大狼牙山旅游总体规划暨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终审工作;加快推进清西陵、易水湖、千佛山等景区的规划编制工作,为科学合理开发景区提供依据和保障。同时,着手编制旅游商品开发规划,精心设计开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的标志性旅游商品。二是坚持以精品带动全局。易县着力突出狼牙山、清西陵、易水湖精品景区建设,精心打造易县文化之旅、生态之旅、红色之旅、休闲之旅。加快狼牙山5A级景区创建步伐,完善狼牙山龙门湖欢乐世界、滑雪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清西陵重点区域的封闭运行管理,加快推进易水湖景区综合开发,全面启动紫荆关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打造集生态、文化、休闲、避暑、养生“五位一体”的紫荆关风情小镇。三是坚持以功能促进提升。易县集中发展狼牙山红色风情、清西陵满族风情、易水湖民俗风情等一批设施配套完善、服务环境一流的特色农家游,打造农家游知名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着力强化“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中的薄弱环节,大力发展滑雪、狩猎、马术等参与性项目,增强游客参与度,变季节性旅游为全年性旅游,解决好“半年闲”的问题。四是坚持以体制加强保障。易县探索组建几个大景区的统一管理机构,理顺区域划分与景区管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加强旅游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力量,形成“党政齐动员,全民抓旅游”的强大声势。

 

 

游客用镜头留住易水湖秀美的青山绿水。

    中国经济网:易县加快推进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怎样保护环境?

    杨义宝:旅游要发展,环境是保障。旅游经济是注意力经济。环境的好坏,对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围绕打造易县旅游环境名片,大胆探索,常抓不懈。一是提升生态环境。着眼打造“魅力易州”,使易县青山常驻,绿水常流。我们按照“全县、全年、全民”的原则,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不断提高林木覆盖率,重点围绕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旅游公路两侧及景区周围,大力实施“廊道绿化”工程,栽下景观树,打造风景线。重视生态安全,加大河道治理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力度,加强林木资源保护。二是扮靓乡村环境。围绕绿化、净化、亮化,全面实施农村环境卫生集中连片治理,继续加大“洗脸工程”实施力度,使“宜居宜业、宜商宜游”成为易县的响亮名片。三是改善旅游服务环境。突出人性化、精细化的服务理念,使每一名到易县旅游的游客都有一种“家”的感觉,都有一种归属感。通过细微化服务,形成口口相传,为易县旅游业发展持续助推。

 

 

    红色旅游狼牙山、山水旅游易水湖和历史文化旅游清西陵是易县著名游览景区。这是中国资讯理事会工作人员等参观游览清西陵。

    中国经济网:易县加快推进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有哪些宣传方式

    杨义宝:旅游要发展,营销是手段。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好酒也怕巷子深,提升营销理念,创新营销方式,提高营销效果尤为重要。一是创新营销方式。探索政府与企业合作成立旅游营销策划公司,抓好智慧景区和易县官方旅游网站建设,进一步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二是整合营销资源。整合狼牙山、清西陵、易水湖等景区营销资源,探索在京津等主要客源市场,联合成立旅游宣传营销办事处,提高宣传营销实效性。三是加强联合促销。加强与周边野三坡、白石山、白洋淀等景区的联系,探索开展互设宣传牌等活动,借势张(家口)石(家庄)高速公路开通机遇,主推“张家口--易县--石家庄”、“白石山--清西陵--白洋淀”、“狼牙山--易水湖--清西陵”和“涞易涞”精品旅游线路。

    我们相信,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易县的旅游产业一定取得更大发展,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中国资讯理事会工作人员等参观游览荆轲塔景区。

(责任编辑:石兰)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