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频道 > 地方经济资料库 > 经济数据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东2012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5.7万亿元)

2013年01月30日 12:01   来源:政府网站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省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坚定不移推动科学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取得新成就的五年。

  关键词: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总量继续居全国首位

  经济综合实力跃上历史性新台阶。初步核算,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达5.7万亿元,年均增长10.2%,总量继续居全国首位;人均生产总值达54000元,约合8550美元。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实现翻番,分别达1.47万亿元和6228亿元。

  内需对经济的贡献率由2007年的80.4%提高到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7万亿元,年均增长16.1%。工业品内销比重达68.8%,提高8.8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8亿元,是上五年的2.1倍。民间投资占投资总额的53.5%,年均增长23.8%。外经贸平稳健康发展,进出口总额9838亿美元、年均增长9.2%。

  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上涨2.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关键词:转型升级

  旅游综合竞争力、现实竞争力、发展环境竞争力居全国第一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效突出。制定实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500强项目扎实推进,三次产业比重由5.3∶50.4∶44.3调整为5.0∶48.8∶46.2。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57%,提高1.8个百分点。旅游综合竞争力、现实竞争力、发展环境竞争力居全国第一。重化产业战略布局基本形成,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7.9%,提高2.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2012年增加值达265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2.1%,形成新型显示、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通信和LED等6个年产值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群。启动建设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3%。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五年新增铁路营运里程858公里、城市轨道交通278公里、高速公路1986公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居全国第二低位,预计累计下降19.06%。完成“三旧”改造项目2681个,节约土地约6.5万亩。

  关键词:区域协调

  全省区域发展差异系数由0.721缩小为0.632

  珠三角“四年大发展”任务顺利完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初步形成。

  东西北地区发展提速。东西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生产总值、投资和财政收入年均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7.4和3.5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1%.全省区域发展差异系数由0.721缩小为0.632.

  “双转移”成效突出。珠三角“腾笼换鸟”、“扩笼壮鸟”步伐加快,累计转出企业超过7000家,淘汰关停企业7万多家;新引进企业近3万家,平均投资规模是淘汰关停企业的108倍。

  生态环境和宜居城乡建设成效明显。建设生态景观林带2720公里,完成森林碳汇工程350万亩,森林覆盖率57.7%.建成珠三角省立绿道2372公里、城市绿道4978公里。城镇化率预计达67.4%,提高4.3个百分点。

  关键词:改革开放

  共取消、下放、转移和调整审批事项1235项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有力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富县强镇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深入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妥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共取消、下放、转移和调整审批事项1235项。

  外经贸加快转型发展。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出口占比由28.4%上升到3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1043亿美元,为上五年的1.5倍,世界500强累计在粤设立企业909家。“走出去”步伐加快,累计在境外设立企业和中方协议投资额分别占改革开放以来总数的58%和69.2%.

  关键词:改善民生

  城乡收入比由3.15:1缩小为2.87:1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省财政共投入民生支出17020亿元,占支出总额的比重从53.1%升至65.8%.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3%和13.4%,城乡收入比由3.15∶1缩小为2.87∶1。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新增城镇就业90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率先实行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城镇,44.4万人实现积分入户,93.1万高技能人才全部入户城镇。新型住房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6.3万套、基本建成30.8万套。

  关键词:人民满意政府

  网络问政有序开展

  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意见,有序开展网络问政。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有效展开。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500多宗。政务公开、村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稳步开展。廉政建设成效明显,审计、监察工作得到加强,基本建成具有广东特色的开放、动态、创新的惩防体系,一批腐败分子受到严厉惩处。“三公”经费和会议经费、办公经费支出连续5年实现“零增长”。集政务公开、网上审批、网上办事、网络问政、效能监察于一体的省网上办事大厅正式开通。

  今后5年目标任务

  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阶段。综观国内外形势,我省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8%,力争2018年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决定性进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宜居宜业环境更加优化,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责任编辑:秦静)

鍒嗕韩鍒帮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