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把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放在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政府服务与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围绕提高审批效率,加快推进网上审批,市、区两级网上审批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新增并联审批76项、告知承诺25项。着力将公开透明贯穿于政府运作全过程,全年依法公开政府信息超过15万条,2010年市本级财政支出决算中的教育等重点支出公开到“项”级,129家市级部门预算报市人大审议,公开了64家市级部门预算、61家市级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和53项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积极回应群众关心、社会关注,首次公开2010年度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情况,公开上海世博会跟踪审计结果、19个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以及相关专项资金和政府实事项目审计调查结果。开通“上海发布”政府微博。废止、失效、修改规范性文件近5000件。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政府履职更加合规高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住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的考验,不受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影响,紧紧咬住年初确定的发展目标,心无旁骛,克难前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上海“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回首过去,我们深刻体会到,上海这座城市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归功于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生活和工作在这座城市里的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始终是更美好城市的创建者和更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在这里,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体市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和驻沪部队、武警官兵,向关心和支持上海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我们深知,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积极变化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当前,外部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上海转型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需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更多地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我们的战略视野要进一步拓宽,改革的勇气和胆子还要更大一些,攻坚克难、创新突破的本领还需增强。社会结构快速变化,平衡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动员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复杂利益问题和社会矛盾。我们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工作方法需要创新,调动全社会力量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办法还需拓展,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还需提升。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建筑密度持续增强,各类要素高度集聚,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风险处于频发高发期,需要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切实消除和防范城市安全风险。我们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还不够完善,城市管理人才培养还滞后于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要,一些薄弱环节的整治还不够到位,部分区域和领域的安全管理亟待加强。人民群众对民生问题更加关注,特大型城市的物价上涨、食品安全、收入分配、养老服务等民生问题更为复杂。我们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回应群众关切的意识亟需增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和优化财力投入配置,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能力还要提高。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有更高期待,对政府工作有更高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的任务更加繁重。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没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意识还比较淡薄,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办事效率还不够高,法制观念还需加强,从严执法的要求还需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有些部门不同程度存在治政不严、管理不力、懒散松懈的问题,工作中扯皮推诿、行政不作为等现象还时有发生,极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我们必须认真负责地对待这些问题,不回避、不推卸、不护短,尽最大努力切实解决问题。
二、2012年主要任务
2012年是上海深入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面对更加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正视自身转型发展中深层次矛盾,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风险,更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牢牢抓住一切机遇,稳中求进,锐意创新,下决心减少对重化工业的依赖、减少对投资拉动的依赖、减少对房地产发展的依赖、减少对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新进步。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九届市委十七次全会的部署,牢牢抓住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更加注重稳定增长、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民生保障、更加注重城市安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为本届政府各方面工作划上圆满句号,不辜负全市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力争高于经济增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
2012年要着力做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抓住时机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推动城市特别是现代城市演进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大型城市能否成功转型发展,关键取决于能不能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的新跨越。上海必须始终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围绕“四个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以推进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建设来增强经济中心的功能,加快构建与经济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不失时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以人民币跨境业务扩大为契机,继续拓展金融市场规模和功能,稳步推进保险交易所等市场组织建设。大力集聚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和功能性金融机构,支持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在沪设立功能性总部,鼓励支持做大做强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大力支持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方式等各类金融市场业务的创新,细化落实支持高端金融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升陆家嘴-外滩金融集聚区的服务辐射功能和环境配套水平。积极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前期工作,推进杭申线等内河航道疏浚整治,合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大力推动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交易、航运经纪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健全航运运价指数体系,引导和促进船舶交易市场发展,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深化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北外滩、吴淞口邮轮母港功能和服务配套,推动邮轮旅游创新发展。加快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启动虹桥国际机场东片区综合改造工程和浦东国际机场一号航站楼改造工程,加快浦东国际机场第四、第五跑道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合力推动国家会展项目建设,引进集聚功能性贸易机构和平台。放大外高桥保税区效应,推动“三港三区”在创新贸易功能模式、优化贸易便利化环境等方面联动发展。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进一步延伸市场网络,拓展消费领域,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商品流通现代化。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功能,推动各类新兴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工业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对接国家战略,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和专项工程。加快推动大飞机总装等一批项目建设,推进长兴岛造船、临港装备产业基地聚焦高端、集群发展。支持汽车、电子信息、成套设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宝钢发展高端产品、总部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做好中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提升上海化学工业区能级、水平和规模,推进高化、吴泾地区的转型升级。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载体,加快推进航空发动机、华电GE航改型燃机、日月光封装、沪东重机柴油机配套园等重点项目。落实技改专项,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推进水泥、纺织印染等行业调整,清理和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的落后产能600项。
加快重点区域发展。以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十周年为新起点,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聚焦重点,高水平高质量推进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打造带动城市功能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滨江发展轴。加快世博会地区后续开发利用,推进A片区地下工程和总部集聚区项目建设,加快B片区央企总部、世博国际酒店群等项目建设,完成世博轴综合改造工程。推进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建设,积极吸引实力强、信誉高的企业参与商务区开发。加快上海迪士尼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编制和实施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有序推进度假区核心区项目开发。加大临港地区开发力度,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人才集聚。进一步推进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
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节能管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健全节能市场机制,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推进临港燃机电厂、天然气主干管网二期、东海大桥海上风电二期和临港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加快崇明、闵行、奉贤等燃机电厂项目前期工作。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加快东风西沙水库工程建设。启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污染减排目标管理责任制,完成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目标。启动实施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认真做好PM2.5监测与治理相关工作,力争列为国家首批发布的城市之一。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快燃煤电厂脱硝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电厂高效除尘工程,扩大布袋除尘试点,强化机动车控制和重污染车辆淘汰,加强扬尘和秸秆焚烧治理。完成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宝山南大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深化金山卫化工集中区污染治理。推进外环生态专项等工程建设,完成绿地建设100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500公顷。
(二)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着力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创新是城市活力所在、希望所在。要让创新创业的精神融化在上海的血脉之中,让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新创业人才,拥有更大发展空间、赢得更多信任宽容、获得更好扶持帮助,使上海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福地。继续把推进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以张江扩区为契机,充分发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支撑带动作用,集聚创新要素与资源。制定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政府规章,规范和落实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优化园区内项目、资金、服务平台等资源配置,全面推进股权激励、财税等改革试点,力争实现政策全覆盖。推动张江示范区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完善张江管理体制,简化环节、规范标准,加强和改进张江管委会的服务协调功能,对各分园区充分下放审批权。整合政府科技投资公司,优化强化对创新创业企业的风险资金投入。鼓励支持区县结合产业优势实施创新热点计划,培育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产业集群。
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任务。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加大政府性资金和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加强研究开发。建立健全产业应用技术体系,深化应用型科研院所改革发展,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机构,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面实施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开通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多渠道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积极推动共有技术研发机制建设,继续支持加强基础研究。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件。
发展之本、兴业之道,人才是头等大事。我们要不拘一格尊贤使能,努力营造开放、宽松、公平的创新创业环境。要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完善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他们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努力让各类人才融入、喜爱、向往我们这座城市。深化居住证制度改革,探索积分管理办法。出台支持高层次海外人才创业的综合政策,深入实施国家和本市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千人计划”,启动外国专家“千人计划”。大力推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浦东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发挥好高层次科技型领军人才作用。启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落实首席技师培养资助政策,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决定着我们这座城市的前途命运。我们要倍加重视青年人才,为所有在沪的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业,创造更好的环境,让各类青年人才在我们这座城市拥有文化认同感、情感归属感、心灵愉悦感,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使上海始终保持旺盛不衰的创造活力。
(责任编辑:韩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