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2月2日 陈国鹰)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唐山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2月2日 陈国鹰)

2012年02月15日 12:48   来源:政府网站   

点击查阅更多2012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唐山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2月2日 陈国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唐山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各种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中央、省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42.4亿元,同比增长11.7%。全部财政收入由上年的439亿元跃升到555.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55.6亿元,分别增长26.6%和30.5%,收入总量、增量继续稳居全省首位,全部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10.2%和46%,分别提高0.4个和1.4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46.1亿元,增长6.2%,470个项目开工建设,120个项目竣工投产或投入使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35.8亿元,增长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16.2亿元,增长17.6%。

  ——产业结构得到新优化。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项目450项,完成工业技改投资62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59.8%;推进传统产业资本战略性转移项目105个,完成投资176亿元。渤海钢铁集团整合重组纳入国家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钢铁前五强企业(集团)生产集中度达到68%,精品钢比重63%,分别提高2个和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5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2.5%,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26.7亿元、增长20%,高速动车组、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加速产业化,纳米发电机等一批高科技项目引进落地。服务业完成投资1404.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5.2%。年初确定的10大旅游和10大交通项目进展顺利。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市级以上科研机构发展到120家、比上年增加2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家,总数达到80家。工业聚集区建设步伐加快,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园区达到8个。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新淘汰落后产能铁163万吨、钢1032万吨、水泥2215万吨、炼焦145万吨、造纸40.8万吨,预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5%,可完成省达目标任务。

  ——以曹妃甸为龙头的沿海开发取得新进展。沿海地区完成生产总值1620亿元,增长13.5%,增速高于全市1.8个百分点。曹妃甸新区完成投资600.9亿元。曹妃甸矿石码头二期、通用码头三期和通用散货码头投入试运营,唐山港全年货物吞吐量达到3.1亿吨,增长20%,在全国港口排名由上年的第9位上升到第8位。华电曹妃甸重工装备制造基地、汽车零部件等一批产业项目完工或开工建设,首钢京唐钢铁二期和华润曹妃甸2×100万千瓦发电机组项目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并全面启动前期工作,中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已由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咨公司开展项目评估。曹妃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申报取得阶段性成果。中日唐山曹妃甸生态工业园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工业区综合服务区二期、三期工程相继开工。唐山湾生态城12平方公里起步区路网初步形成,企业生活服务基地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新农村建设呈现新气象。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等惠农资金8.3亿元。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达317.8万吨,增长2.5%,实现“八连增”。全年投入农田水利资金3.8亿元,新增灌溉面积1.6万亩,新建节水灌溉面积34万亩。实施龙头企业壮大、品牌农业创新、粮食核心区建设等16项重点工程,新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23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率6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5万人,非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达到73%。新开工省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303个,累计达到735个,居全省首位,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有了新提升。

  ——城镇面貌发生新变化。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扎实开展,全年城镇建设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作为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一号工程”的环城水系公园广场建设及周边区域改造进展顺利,36个公园广场已完工17个、在建10个,周边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同步启动;南湖生态城西北片区回迁安置小区、影视基地、老唐山风情小镇等项目加快推进;凤凰新城新青少年宫、传媒大厦等公益项目及一批住宅、商业、总部基地项目加快建设;空港城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启动。旧城改造步伐加快,万达广场、新华贸等一批重点区域改造项目建成。新改扩建南新道等9条城市道路,完成天然气管网完善、丰润热电市区联网续建、市区污泥处置厂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205国道改造丰南段、京沈高速迁西支线主体工程通车。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和国家生态园林城为契机,深入开展城市“绿、美、亮、净”综合整治,城市面貌进一步提升。县城扩容和小城镇建设加速。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5%,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面实行。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开滦集团等5家企业入围全国500强,庞大集团成功上市,上市公司累计达到10家。事业单位改革稳步实施,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区域金融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域外金融机构8家、小额贷款公司11家、村镇银行2家。文化、科技、教育、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继续深化。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6.9%,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69.1%。对外开放水平实现新提升。成功举办第二届曹妃甸临港产业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四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等大型经贸交流活动。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97亿美元,增长24%,法国赛诺菲、美国沃尔玛、香港新世界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入驻唐山;进出口总额达到108.6亿美元,其中出口38.9亿美元,增长33.2%;对外投资总额1.6亿美元,增长45%。对内交流合作取得重要成果,引进市外资金731.5亿元,增长1.25倍。

  ——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投资160亿元,为群众办的20件实事全部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785元和9460元,分别增长11.4%和13.8%。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农保制度实现全覆盖,参保人数达到312万人,72万农民按月领取养老金;新农合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140元提高到230元,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启动新农合大病统筹基金。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10元、每人每年1540元分别提高至363元和1900元,保障水平居全省首位。新开工震后危旧平房改造安置住房4.9万套,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9.89万套,全面完成省达任务,廉租住房保障总户数达到1.9万户。同时,坚持不懈狠抓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1年我市安全生产各项控制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被国务院安委办评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优秀单位。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综合调控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强化,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进一步巩固。

  ——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省率先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水平不断提升,河北联合大学通过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中期检查,唐山学院接受了教育部本科高校办学水平评估。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动深入开展,免费为全市70万45岁以上农民、城镇无业居民中的“三高”人群进行了体检,新工人医院和新妇幼医院开工建设,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达到100%,村卫生室达标率85%。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市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市文化广场、新工人文化宫开工,“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启新记忆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顺利实施。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在第七届全国城运会上我市获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市奥体中心开工建设。全面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3‰。第六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广播电视、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慈善、残疾人、防震减灾、气象、人防、档案、地方志、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高度重视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682件,按时办结率100%,代表、委员满意率99%。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政风建设。“五五”普法圆满完成,“六五”普法全面启动,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扎实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深入开展行政机关晒权评议活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责任编辑:编辑一)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