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2月10日 王良)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2月10日 王良)

2012年02月17日 13:17   来源:政府网站   

点击查阅更多2012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的工作


    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市上下在中共烟台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拼搏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四年来,全市生产总值连续迈上3000亿元、4000亿元台阶,2011年达到4906.8亿元,年均增长13.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3.2亿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多。

    ———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各领域改革纵深推进。2011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53.5亿美元,是2007年的1.9倍;四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6.4亿美元。

    ———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7.2%,比2007年提高2.6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76平方公里扩展到265平方公里。农村面貌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2%和13.8%。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五连冠”,主要指标达到或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广大市民的生活幸福感和城市荣誉感显著增强。

    四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实施了40多项扩内需、保增长措施。争取中央和省资金93.5亿元,实施单体投资过2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453个。四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74亿元,年均增长23.6%。全面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扩大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规模,培育旅游、文化等消费热点。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16.5亿元,年均增长18.1%。加强物价监测预警,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坚决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狠抓节能减排,累计关停28万千瓦小火电机组、77条立窑水泥生产线,圆满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三大战略”。2011年,全市完成海洋产业产值1480亿元,年均增长16.2%。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8.3:61:30.7调整为目前的7.4:57.7:34.9。加快工业调整振兴步伐。大力实施“3·50”和“8515”工程,产业集群快速扩张,骨干企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省率先突破1万亿元,2011年达到12086亿元,利润、利税年均分别增长24.1%和23.2%,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由2007年的6家增加到现在的16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7件、山东名牌产品58个。海阳核电、万华工业园、张裕工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启动建设。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11家。累计授权专利1.3万余件,取得科技成果788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5项,引进各类人才近10万人。入选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行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8.7%。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201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714.5亿元,年均增长16.5%;接待海内外游客39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2.5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70.8万标箱;航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255万人次和4.1万吨。成功举办了国际葡萄酒节和果蔬·食品博览会等一系列重要节会。新引进39家金融机构。201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468亿元和3071亿元。巩固发展现代农业。累计发放各类涉农补贴13.5亿元,粮食连续九年丰收,新增22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我市荣获中国食品名城、中国绿色食品城称号。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市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财政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市管企业资产总量比2007年扩大1.5倍。民营经济增加值、上缴税金分别占全市总量的80%和60%以上。新增上市公司14家,全市上市公司四年累计融资195亿元。大力实施“三个引进”,新落户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2个,全市涉外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55.7%。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达到67.6%和32.6%。加快“走出去”步伐,累计实施境外投资项目124个。外事侨务工作取得新成绩,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活跃。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实力在国家级园区排序中跃居第6位,对全市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扩大。保税港区获批成立并封关运作,烟台高新区、招远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园区。

    (四)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努力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编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海岸带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中心城市累计投入城建资金500多亿元,高标准建成市文化中心、新火车站等标志性建筑,新建和改扩建红旗中路、北马路等主次干道40余条,打通黄金顶、璜山、通世南路隧道,启动实施毓璜顶医院周边、北马路区片、幸福区片等旧城旧村改造项目,大力推进大南山、夹河、辛安河开发整治和滨海一线景观建设。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莱山国际机场改造等工程全面完成,烟台新机场、烟台港西港区、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等一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烟台至海阳高速公路主体工程进展顺利,累计新建改建干线公路384公里、农村公路2394公里。全市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8座,改扩建生活垃圾处理场4座,4300多个村(居)实现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781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29.3万户。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市区全覆盖。莱州、莱阳、龙口、海阳四市跨入中等城市行列,蓬莱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有20个镇(街)成为国家重点镇和省中心镇,沙河镇成为省级扩权强镇试点镇,1600多个村庄达到星级示范村标准。全市新建农房29万套,改造危房5万户,超额完成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三年任务。完成了16座大中型水库和55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胶东引黄调水干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发展节水灌溉106万亩。新增造林绿化面积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昆嵛山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每年实施为民服务实事工程,解决了一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抓好大学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5万人。201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5%。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保、新农合实现全覆盖,企业职工五项社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老年农民养老待遇、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标准逐年提高。新建和筹集保障性住房2.7万余套。新建扩建了市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儿童福利院、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和乡镇敬老院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发放爱心捐款2.5亿元,救助困难群众和学生近80万人次。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校园安保、仪器更新等教育惠民工程,在全国、全省率先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和课本费。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剧院、青少年宫、群众艺术馆、博物馆新馆等一批文化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烟台籍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十一届全运会等重大赛事上屡创佳绩。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场馆及配套工程建设基本竣工,各项筹备工作顺利推进。积极做好国防教育与动员、国防后备力量、人民防空和双拥共建工作,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四年获得全省第一名,气象地震工作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老龄、妇女、儿童、红十字、残疾人和慈善事业得到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史志档案、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责任编辑:编辑一)

商务进行时